大学生"村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捧的话题之一。这个暑期,郑州轻工业学院师生们针对大学生"村官"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村官"是为了暂缓就业压力选择下基层。(7月29日《郑州晚报》)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多为社区(村)事务。从2005年起,北京等17个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10年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为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 国家对大学生村官是抱有殷切的期望,相对今年近700万的大学毕业生,不单单是缓解就业压力那么简单,从国家的层面上讲,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特别是党员的外出,造成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薄弱,不能担负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从党的事业上讲,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经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从大学生个人来讲,国家出台的大学生村官的研究生考试、公务员定向、科级领导干部定向招考等等的优惠政策,如果能够在当前就业环境下选择并能实现大学生村官的职业愿望,并能够有一个坚守的心态,克服困难、扎根农村;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放下身子、勤学实干;有一个淡定的心态,淡泊名利、不计索取。大学生村官其实也就是你人生经历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已,它不是你逃避就业压力鸡肋。 不可否认的是,自2005年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以来,出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由于村官的工作事宜和地位权限没有被准确定位,导致村官在村级组织管理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村官的待遇、考核、去留和升迁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地区差异大,时时变动,也对这个群体的良性发展构成了威胁。如果决定报考村官,首先你要有个心理准备,那就是仍要继续考试。毕竟这个工作一没编制,二不稳定,并不是什么铁饭碗。但是,相对有了心理准备后,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比较早的接触公务事务,了解和熟悉政治文化,对你今后的提升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还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如果不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就很难担当社会重任。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大学生当村官的经历和经验,将会成为有志成才者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