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委任重担 詹尊沔老师象他父亲一样,做人诚实,克己奉公,在文中人的心目中,他的口碑一直很好。 1984年,潘正结校长把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委托他,叫他负责收存海外侨胞赞助的"奖教基金"。这个"奖教基金会"是由文昌的海外华侨自发建立起来的,它的目的是筹集资金,奖励在教育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当时,四人帮已被粉碎,教育阵线拔乱反正,科技和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众多的爱乡华侨看到教师的工作很辛苦,待遇很低,便自觉地向基金会捐款。以往,学校收到善款后,经手人只是把一张事先印好了的回单,寄给捐款人,回单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汇款已收到,无限感谢! 詹老师接手这项工作后,觉得这样做很不妥,很没有人情味,应该改变以前那种做法。他觉得学校的回复不应该是简单的一句话,而应该是根据赞助人的不同职业、年龄、阶层、汇款数量甚至是性别等具体情况,非常认真、非常恭敬地一笔汇款写一封回信。詹老师认为,不管捐赠的款项有多少,都是华侨同胞的一片心意。认真写好每一篇回复,可以随时把学校的办学成果跟侨胞交流,勾通学校与侨胞之间的感情。 詹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潘校长,潘校长听了大为高兴:"老詹啊老詹,你的想法很好,我一百个支持,只是-----"詹老师说:"这样做,工作量肯定很大,但我保证把它做好!"当时,学校每年都收到大大小小的上百笔捐款,每笔捐款都必须写一封不同内容的回复。詹老师不怕麻烦,夜以继日,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侨胞们收到这样的回复后,感到非常满意,他们觉得自己捐去的钱,值! 詹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海外侨胞们向基金会的捐款越来越多。有些华侨直接把外币汇回来,有美元、港币、欧元、英磅、澳币、新加坡币、马来西亚币、印尼币、苏里南币等,詹老师一笔一笔地登记、收存。望着一扎扎花花绿绿的钱币,要想捞一把,不是没有机会。但詹老师一点都没动心,他曾对老师们说:"这么多钱,光利息都有几十万!" 由于基金会刚刚开始运作,还没有制定具体的评奖条例,怎样评奖,大家心中无数,潘校长也不敢自作主张,这笔钱直到詹老师退休时都没动,始终未遂海外侨胞们的心愿。 在移交这笔钱时,文昌市审计局派人来审计。詹老师象他父亲"三下南洋"筹款时一样,分毫不沾。十多年来,数千笔捐款,无论款项多少,时间、数量、捐款人,每一项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并留有存根。审计局审计的结果分毫不差。审计局的工作人员惊叹道:"全市都找不到工作这样认真仔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