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摘要:农村留守学生主要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且长期存在着的特殊群体。自农村留守学生产生之后,其数量一直剧增,致使农村传统家庭的稳定性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留守学生具有明显的人格障碍、交际障碍及行为障碍等心理特点。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进一步探讨其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主要原因,最终提出有效性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心理特点;教育策略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
  1、不擅人际交往。农村留守经历导致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受到影响,致使学生产生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在对人的信任度不高,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有着明显的不通,往往会显示出冷漠、自卑孤独亦或是畏惧,不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当中。尤其是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留守学生更会表现出极大的攻击性和冷漠,如此自然会影响到双方友谊的建立。而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留守学生也大体表现出害怕沟通,不爱说话。
  2、消极情绪。当前,我國农村留守学生的主要监护类型大体划分为父母亲监护、祖辈监护、亲戚监护亦或是哥哥姐姐监护等。这也意味着农村留守学生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根据已有的研究可知,较之其他同龄人,被抚养的留守学生的心理敏感度及其情感创伤症状等都容易遭受影响,亲属的抚养更加容易引发留守学生的抑郁症、心理障碍危险。亲属间的抚养无疑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稍有不慎,容易导致留守学生患抑郁行为,继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心理创伤等。较之非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焦虑、敏感等心理症状明显发生率极高,留守学生中很大一部分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自卑、不自信,且伴随着长期外出打工的父母,留守学生的消极情绪更是有增无减。
  3、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留守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尤其是外出打工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过程及其学习环境也缺乏相应的了解,也不能够及时对孩子进行社会性教育,致使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性不断提高,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课堂学习,也无法接收来自教师的教育指导。
  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校心理教育资源少。农村或是贫困地区出现的留守学生较多,而作为留守学生心理教育的支持,农村学校更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对于留守学生的关注度并不高。对于留守学生相对较多的学校,虽然在该地区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同样的没有引起学校的重视,最多也只局限于每学期一两次的心理讲座,却甚少从教师层面或是学校来关怀留守学生的心理情绪和情感需求。其次,撇开心理教师、心理机构来看,教育经费的短缺使得多数的农村学校无法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即使建立起来,但农村本身就存在着先天的硬件软件不足,如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有难度,所以大多数的心理教师皆由政治教师或是教导处教师来负责,而这些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课程学习及其相应的心理辅导实践,对于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效果不明显。
  2、社会各界人群的关注度小。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学生的关注度,大多数的乡镇政府并没有自觉的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且随着"以县为主"教育管理制度的实施,乡镇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更是逐渐呈现弱化状态,更多的是采取无视亦或是彻底不管的策略,对于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甚关心,更别说解决学校提出的需要乡镇政府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教育部门仍处于口头宣传阶段,却没有将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通常来看,教育部门理当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及生存发展状况,也应当号召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行为关注,但由于学校本身存在局限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也难以实施,例如学校经济状况、相关的心理设备设施、心理教师资源配置及其相关人员的薪资报酬等。所以,教育部门在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上仍旧缺乏实际性。
  3、缺乏家庭教育。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大都是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亲情的关怀所引起,而这种缺失"留守心理"消极效应也就直接滋生各式各样的问题产生。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情感上的满足对于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在所有的情感中,家人的关爱又是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然而,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尤其是外出做工的农村父母更多是让祖辈的或是亲戚代为看管孩子,这就使得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交流有限,且代为看管的人也无法满足孩子内心对于父母关爱的渴望,难以满足留守学生情感的需求与依托。
  三、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丰富教学活动。学校及教师不应该仅局限于对留守学生的表面关怀或是留意留守学生可能引发的心理问题,而应该真正从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层面出发,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与留守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让留守学生真切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而教师也可经常性与留守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或是谈心聊天,以便更好地解决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而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开展游戏活动等,来加强留守学生与同学间的交流,为留守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充分发挥心理教育辅导作用。学校及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心理教育辅导作用,并建立起完善的心理辅导室,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情感教育及思想教育活动,对于留守学生的相关心理咨询也应当耐心指导,以便帮助留守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此外,教师应该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的父母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父母对于孩子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师可建议父母抽空多打电话给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和学习状况、关注孩子的心理情感,让孩子尽可能的体验和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3、提高社会重视度。除却上述所讲学校方面的心理教育策略,当今社会更应当重视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为了更好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更重要的是健康成长的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的希望。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来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在理论上,应当将实际的留守学生问题从政治、法律制度上去解决,并将其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内容之一。
  四、结语
  根据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若想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得以解决的,不仅需要政府及教师的重视,社会各界人群的关注与关心,重要的是家长能够确切意识到家庭教育关怀对于留守学生的意义,这对于留守学生成长道路有着非凡意义。为此,只有不断的改善心理教育方法,从本质上去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对父母爱的渴望,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才能真正的促进留守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 朱雅妮,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J].教育,2016,(6).
  [2] 洪永胜,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6).
网站目录投稿:冬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