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绥县境内有一条纵贯西南边境的清水江,是湘、黔、渝、鄂四省边区有名的水系,清水江上游叫做清水江,下游又称酉水,在永绥县境内则称为花园河。花园河的最下游就是永绥县城,原来称做花园。乾嘉起义爆发以后,清政府将永绥厅治从吉卫迁来花园,花园便改称为永绥县城。花园河环流永绥县城西南全境,临江与四川省、重庆市遥相对恃,西北与湘西的保靖县境接壤。加上东南连接永绥县境内的麻栗场、窝勺、团结、和平、长乐等乡镇,永绥县城东衔乾州,西扼川、渝,南接保靖、永顺县境,成为西进四川、重庆、黔东南的物资集散地。 县城筑有一座石堡城,建有东、南、西、北四门,有门楼、炮台四座,东城外有一条大河,河水极其清亮,称做白水河。白水河环绕城区与清水江、花园河相汇。城内人口逐日增多,市民就在东城门靠近花园河与白水河交汇的河口上,建起了一座实木结构的浮桥,称作"浮桥"。道光十年,花园河上出现了一场百年罕见的洪峰,洪水漫过架在悬崖峭壁上的木梁浮桥,将木桥冲毁。永绥厅衙门见交通受阻,逐筹资修建了一座石拱桥,石拱桥横跨白水河两岸,高一十三点三米,宽五米,全为青石砌成,桥面两侧护以石柱栏杆,河中立四墩,分别形成五个拱口,故名"五拱桥"。 宣统末年,吴礼伯出任永绥县知事,规定:县城每日赶场,俗称为"白日场"。这与县境内其他乡镇,每年农历的每个月"十天赶两场"不同。随着这白日场的兴起,城内徐、邵、罗、肖四家大姓,相继在城内兴办了商店五家,客栈四家,有从业人员十七人。他们主要上市经营来自四川、贵州、湖南三省相邻各县的桐油、生猪、粮食,以及来自贵州省酉阳地区的巴盐,将收购的桐油、茶、木籽油,通过船运到沅陵,然后带回棉花、纱、布和日杂等,回到永绥城乡出售。县知事吴礼伯瞧见这个"发展集贸市场,大有利益可图",逐开始在毗邻永绥县城的吉峒坪乡兴城建市。旧时吉峒坪乡,又称为"太平屯",场上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街,西面与云盘乡场隔河相距,以河上一座凉亭桥为界。但这云盘,原本是清朝永绥厅迁厅治至花园以后,修建的一座护卫城。当地官衙为了确保城池牢固,其城墙、城门、垛口和城内建筑、街道等全部用当地常见的一种大青石修筑,故俗称"石头城"。城内有一条圆环形石板街道,修建的较为宽阔,两旁石头建筑的街舍、商铺和营房错落有致,夹杂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木中间,加上城内、城外潺潺有声的溪河水,给人一种甚是诡异的感觉。城内仅有两座城门,经过大青石板街道,可从东门进入由西门出。由于此座城池,设计者独具匠心,它还是由永绥厅花园县城经边城茶洞去川、黔的必经之路。来往的客商云集,开办的客栈、伙铺、盐号、商号等已是一应俱全。不过,在这些商贾中,又要以徐子云盐号和彭义顺商号最为出名。他们经营食盐、桐油、木油、兼代邮务及外地小款兑汇,生意兴隆并发行有市票,市票可低铜元一串文。 民国初年,知事吴礼伯又在云盘城西门,开设了一所官办土药局(又称百货局)。土药局修建有一栋三进三出的高层楼房,并由一堵四面环绕的楼墙围着,楼墙内建有亭台水榭、鱼缸盆景等,其雕梁画凤、富丽堂皇绝不亚于县衙。与此同时,在吴礼伯的授意下,云盘人明双和、陈立记等又在云盘城内兴建了明双和商号、陈立记商号等四、五家商号,经营南杂北货、油盐花纱、布匹糕点和粮食等商品,并发行市票在市面流通。云盘城内十多户富户,又集股开设了一家太和元商号,商号组织完备,设置了经理、店员等职位,他们经营的花纱、桐油等贸易垄断了永绥县城和吉峒坪等周边市场,一时成为县内最大的墟场。 伴随商号的建立、发展。周边的四川秀山、平块、迓架,以及贵州酉阳、彭水等地商贩,纷纷贩卖猪、牛来吉峒坪市场交易,主要以黄牛居多,间有少量水牛或羊群、骡马等,少则数十头,多时达上百头。为了保持牛市的繁荣,县衙还专门规定了一个"祭孔日",即:每年八月初八,在吉峒坪市场举行一整天的大型纪念圣人孔子活动,大力推广讲文明、讲礼貌、讲究诚信经营。场内牛行受县衙委托,还专门宰杀两头肥壮大黄牯牛,作为祭品无偿供应给前来赶集的市民,就算是歉收年份也不少于一头。本地及周边龙潭、道二、铅藏等地村民,则为市场提供生猪货源,家家户户以养猪为生,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家庭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来源。随着牛、猪市场交易的繁荣,市场又自发出现了交易经纪人这种形式,他们为交易双方提供介绍、撮合,代为评价,促成交易,经纪人则从中获取一部分手续费。这些经纪人组织严密,人员素质颇高,他们专门还建立了一套行话,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行话就是"乙、台、协、茶、盘、闹、条、考、烧、咦"。局外人听了,往往不知所云。市场繁荣,有利可图,当地官衙便采用招标包征的办法征收屠宰税,加强市场管理,这虽然说增加了商贩的税赋,但也保证了市场秩序,致使屠宰行能够始终保持繁荣景象,而成为官府最有油水的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