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PublicDomainPictures 文 / Bryan丨专案管理生活思维(微信公众号:projectup) 聪明的才看得到 各位有教长辈用电脑的经验吗? 我自己的工作之一就是教软体,平时也自认表达和耐心还及格,但说真的,教老人家用电脑真的很那个,尤其是突然一通电话紧张地说「某某按钮不见了」,而你必须隔着电话试图了解问题。我认为,在技术上的难度跟心灵上的压力跟抢救无法进入的核电厂是同个级次的。干脆跟各位分享一段我跟我妈的电话对谈好了。 「喂喂!我跟你说我电脑突然没声音了!」 「喔,电脑喇叭有没有开?」我先确认是不是硬体问题。 「有有有,开了,灯是亮的。」 「嗯,那应该是Windows的问题,有没有看到萤幕右下角,有个『喇叭』的图案?」我猜是音量太小或不小心关静音了。 「『喇叭』?没有耶。哪有什么喇叭?」我妈回答。我心想:「还真见鬼了!这按钮也会不见?」 「妳再仔细看看,至少有看到一个时间和日期吧?」 「那个有,但是没有什么喇叭啊!」 「好好,妳把看到的所有东西一个个唸给我听。」 「有个『ㄅ半』(好,是输入法),有个蓝色S(嗯,是Skype),还有个…嗯…『喇叭』」 「这不就是了吗?妳刚还说没有。」我告诉自己要深唿吸,要平静,妈妈生下我很辛苦。 「我以为是那个乐器的喇叭,」我妈理直气壮地「你又没说是音响的喇叭,而且上面还有一个红色叉叉!」 「@#$%!…」 我把这件事跟我老婆抱怨,而且还一副很受不了我妈的样子,结果反被老婆回呛了一句: 「你还敢笑你妈,你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 「我!那有?」这时我有一种自讨没趣的预感。 「昨天要你去客厅拿个白色袋子给我,你找了半天说没有,结果我一看,根本就在茶几上!」 「我哪知妳说的是一张摺好的白色纸袋,还压在杯子下面。我想的是那种有提把的袋子。」 「你看!」我老婆笑着说「这不是一样的状况吗?」 「@#$%!…」 这件事基本上给我两个启示,第一重要的启示我们晚点再谈。第二重要的启示是:「看不看得到东西」有时候不是「眼力」的问题,而是跟我们脑子里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用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去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在大脑里建立资料库。这些感官资料库的用处之一,就是拿来当做比对基准。举个例子,一个成人突然在野外看到一群发出嗡嗡声的飞虫,多半会选择避开,因为这虫的声音和影像,跟我们资料库中一些不好的东西产生对应与连结,好比虎头蜂。我们不需要抓只虫来仔细端详,就可以判断出「走为上策」,这是资料库的好处。我看过另一个有趣的实验,魔术师让一颗球凌空飞起,成人和儿童都会觉得讶异,瞳孔和脑波都产生明显的变化。但同样的魔术,在小贝比或是幼儿面前展示,却没有这么强的效果。原因是小傢伙的感官资料库还不完整,所以「浮起的球」在比对之下与过往经验的冲突不大,没啥好惊奇的。但大人和较大的小孩对「地心引力」早已存在明确的概念,所以对违反经验的现象感到惊讶。 简单地说,「视觉」跟「概念」是互相连动的。我看到飞虫,会连想到虎头蜂,这是以视觉引发概念的对应。如果方向反过来,我脑中先存有概念,这概念会不会影响视觉呢?会。就像布莱恩妈妈找不到Windows的「喇叭图示」,布莱恩找不到「白色袋子」一样。(难道是家族遗传?)另外还有怀孕的女生会觉得常常看到孕妇,还有肚子饿的加菲猫会把什么东西都看成烤鸡一样。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色的眼镜」或是「偏见」。 那么,假设有一天,出现了某个东西,这东西的样貌远远超过人们经验所能理解,这时会怎么样?有一种可能是,当事人完全「视而不见」。我翻到一篇文章,讲当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歷史,有段记载真的很扯: 据说哥伦布在五百年前登上中美洲的华特林岛时,当地的土着以为这群人是从「云端下来的」。以土着的角度看来,这些欧洲人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就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把大家吓个半死。奇怪的是,这些土着并不是宅在家里或是住在内陆,所以船来的时候刚好错过。而是一直到他们接触到哥伦布一行人,都还搞不清楚他们是怎么蹦出来的。这很奇怪,因为哥伦布一行人至少有三艘船,分别是100吨的圣玛利亚号、50吨的平塔号以及尼尼雅号,这都不是小船,只要在近海就可以瞭望到。后来根据学者的推断,极有可能当地土着完全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帆船,他们的资料库里完全没有相对应的东西,所以就直接忽略。后来据说是部落里的祭司先发现海上多了「漂浮的小岛」,众土着才跟着「突然看见」了哥伦布的船队。 难怪有所谓「眼盲与心盲」之说,孟子也提过:「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样的问题。看来所谓「视觉」,眼睛只负责「视」,有没有真的「觉」,关键还是在大脑。 我就在想,我们在工作、生活、以及情感上难免会遭遇难题。有些人总是步履稳健,有些人总是跌跌撞撞,是不是跟「视觉」也有关?我的猜想是,活的比较好的人,是不是脑袋里的「资料库」也比较全面,所以他们看问题时,比较不会有「盲点」或「视而不见」的问题。好比面对职场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人能「看见」整个问题的架构,所以会试着从「局面」的2D角度来思考。而「视觉」稍弱的人,因为看不到自己不曾体验的东西,所以偏向以个人「观点」的 1D 格局来反应。 我很相信够大够好的「思维格局」可以让我们看见原本看不见的东西或道理。我想到天文学上关于「海王星」的发现。十八世纪克卜勒因为找出了行星运转的轨道定律,验证了水、金、地、火、木、土六大行星的规律,后人也透过观测发现了「天王星」,但总觉得天王星的轨道不太符合克卜勒的定律,因此透过推算,猜测天王星的外围还有一颗「海王星」,甚至还有另一个「冥王星」。这几颗被「预见」的星球在百年后才真正被观测证实。我觉得以前的人真的很屌,有了思考框架,用羽毛笔和莎草纸就可以探索宇宙。 前几天和表弟聊天,他说看了很多好书,但都记不得内容,所以也派不上用场。我倒是认为,阅读是培养我们思维格局的方法,尽量多看各种类型的书,边看边想,久而久之就会形塑自己的思维架构,这是比直接套用书本招数更有价值。 还记得一开始提到我跟我妈和我老婆的对话吗?这件事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男生千万别跟女生争,尤其是你很重视的女生。因为输了就是输了,赢了还是输了!这部份请务必列入思考框架中! 本文由专案管理生活思维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 壹心理(bd@) 或 专案管理生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