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项职业的追求,最高的境界自然是情怀。情怀者,真情实感而已,发自内心的无限热爱。这种爱,可以超越功利的价值,走向远方和无尽的未来。 以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为例,她的口头禅是"一辈子当老师,一辈子学当老师。"按照当下的价值观来定义,荣誉满身,早都应该躺在功劳簿上面享乐,到处去收割利益,以权威和专家的身份,号令群雄,何必还要沉浸在三尺讲台不出来?何必还要埋在书堆里不透气呢?这是何故了。人生苦短,应该享乐才对。一般人未必能够理解于漪老师,但对于以教育事业为乐趣的人而言,他们自然是能理解这位年进九十老人的价值取向的。奋斗不息,为了让教育事业变得更加美好而灿烂。 其实,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也是如此。生病期间,病房的位置要朝着学校,便于她能看到孩子。她的大半生,都是在教育一线里奋斗着。即便退休了,依然选择在通师二附从事研究。情境教育理论从幼小走向强大,从学校传播到全国,从国内走向国外,支撑着她奋力往前拼搏的精神是什么呢?不是名,不是利益,而是对这一理论的无限热爱。通过理论普及和实施,能改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结构,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当我第一次坐在报告厅里聆听李老师的讲座时,内心涌动着一股热潮。消瘦的李老师,已经八十一岁了,穿着红色的衣服,站在发言席上面,她的一万字讲稿,提前一个晚上,还在不断修改中。60分钟,李老师没有休息一分钟,没有喝水,说着普通话。有的地方念错了,她赶紧纠正过来,重新讲述。"对不起,我弄错了。"还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整个过程,没有让助理提供任何的方便,她是一种站立的姿态,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行动层面。 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座高山。支撑她们从不止步的力量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痴爱和忘我境界。对于教研员来说,余映潮老师一直是我的精神榜样。记得第一次看到他写的论文,当场就有种震撼感。钻研教材,把每篇课文都研究透彻。那个时候,竟然产生一种强烈的想法。我也要把每篇文章试着分析到位,撰写成解读材料。或者进行简单的教学创意设计。十年过去了,尽管没有达到了那样的高度,但起码没有荒废业务。尽量树立目标意识,促使自己从平庸的状态里走出来,可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宽广一些。 在网站上查阅,得知他五十多岁才开始正式执教公开课。到如今,小学、初中、高中,所有的学段都去积极尝试。1947年出生的他,学历不高,高中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可是在35岁进入到教研部门之后,他的专业发展有了巨大的飞跃。在教育学术界,有这样的称赞。"一流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他是一位善于创新的中学语文教研员。"1300篇论文发表量,二十多部专著。每年平均发表论文达到50多篇。最为难得的是:余映潮老师是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的集大成者。学科教研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要弱些,理论功底要扎实。可是,余映潮老师始终能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入地检验自己的理论成果,并且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故而,他的所有教研成果,操作性强,接地气,理论体系严密,但是又能转化为教师可以理解的教育教学行为。支撑他勇攀高峰的内驱力还是:教育情怀。十月份,72岁的余映潮老师还在清澜山学校执教《秋天的怀念》示范课。真是"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我是一个有点理想主义情节的平凡人。模范们、专家们的事迹,总能给我带来力量,仿佛就是化学实验里的"催化剂"。想起来也挺奇怪的。个人的心灵世界依然很年轻。胜过90后。或许,这与我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有关。也与我的成长环境有关。 报着不服输的劲道,慢慢地积累,从菜鸟蜕变为所谓的"专家"。尽管这个称号还需要加上双引号,但是我希望通过下一个十年,做到名副其实,至少在学术理论方面有点滴的建树,在全市的系统里,有那么一点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能够借助微弱的力量,塑造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热爱的年轻教育工作者。市内的几个朋友笑着说:"你太有教育情怀了。对教研工作极其认真负责,是我见过最负责的教研员。"我抿嘴笑了。离真正的教育情怀还有着一段距离,所谓的教育情怀也不是最初就有的。进入到单位后,只是不愿意认输,不愿意被同行笑话,不愿意成为单位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而已。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及身边的形势,硬着头皮去迎接挑战,竟然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胜任某些事情,甚至还可以做得好一些。尤其是不愿意看到那种轻视的眼光,那就得用强大的实力来证明。第一次组织县级学科教研活动,第一次举办学术专题讲座,第一次上县级示范课,第一次组织市县立项课题的开题会,第一次参加高层次的评选答辩,无数个第一次…… 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历练,也是人生的必然,带着去远行,欣赏路边的风景。陕西省学前师范教育学院的大姐给我谈话:"作为年轻人,你现阶段在爬坡,爬上了顶端,就能看到另外的风景了。但却不能过于急切"。我回家后,反思了许久。走路的时候,不要想得太多,要低头看清楚脚下的路,尽量走稳走好。但心中的梦想,必须有具体的规划,不能被眼前的小荣誉、小成绩冲昏了头脑。 回看两年半的路,何曾有半点的平坦和顺利呢?眼里的泪水滚动着,可还是带着笑容去推进活动。用包容之心,看待所有的风起云涌。尽管,也有许多的失误和瑕疵。可是,我是在用真情。 10月9日的下午,我坐在高铁上,穿过秦岭隧道了,一边打着电话与市业务主管进行沟通,用笔记录下活动的要点及相关安排。之后,一边与单位的同事交流,把方案发给他。到了西安,夜色昏暗,风萧瑟地吹着,九点左右才开始吃饭,心困的感觉席卷而来。记得八月的暑假,独自完成着各种数据分析,撰写大型的文字材料,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流淌,坐在一边的老公笑着调侃:"不需要那么认真吧!"可是我,依然忍受着酷夏的折磨,还是坚持完成,不断地补充,尽量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功夫始终不负有心人,八月底的通报发言赢得了多数人的肯定,对我却是莫大的奖励和安慰。 或许,磨难和嘲讽,委屈和郁闷,失败和挫折,眼泪和微笑,都是一些门坎,摔倒了,就忍着疼痛爬起来。在沟壑丛生的道路上,沿着弯曲的小径继续走吧!试着从光明的角度看待当下所有的事情,也就觉得坦然、无畏了。 就以2019年11月7日为新的起点吧!我将再一次出发,实现我的下一个十年之征战。务必拿出勇气和信心,以点滴的行走,无惧世间的风雨和阻拦,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谢谢所有的朋友、恩师、领导,还有默默支持我的亲人们。空空布衣-周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