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新疆之前,伊犁、喀什、阿克苏、阿勒泰,许多充满异域色彩的名字被一一输入脑海,等到了乌鲁木齐始知,这些城市仍然遥不可及。若在区内行走,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可能要让你走上一天的行程。 只有到过乌鲁木齐,才真正感受到新疆区域之大,出了城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凭这一点,就让人对辽阔的疆土产生了一种敬畏。而整个自治区有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在头脑里似乎已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概念。 到了新疆,又听说当地流行一句俗语:不到喀什,等于白来新疆一趟。因为喀什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民族风情浓郁,而乌鲁木齐汉人多,已大体汉化,与内地城市并无太大的差别,领略不到少数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 可是此次进疆时间有限,看来我只能放弃对民族风情的探访,在乌鲁木齐附近走动观光,于是决定南下吐鲁番,北抵天山天池。 吐鲁番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文人墨客纷沓到此采风,传唱多年的达坂城就在其附近,美丽的阿娜姆罕也出自这里,更有一曲著名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唱着这首歌,我从童年一下子走到了中年……距乌市来回距离500多公里,连游带览,耗去了我们一天的日程。火焰山、坎儿井、葡萄沟、苏公塔、高昌故城……大盘鸡、羊肉串、马奶子葡萄……一路是看饱了、也吃饱了,回来后我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吐鲁番是真热,38℃的高温,对于夏末时节从内地飞度关山的我来此小歇,等于又遭遇一场夏日的煎烤。 第二天直奔天山天池,只有一百来公里的路途,高速路上疾驶不觉就上了山头。下车伊始,疑入仙境,好一个清凉世界,远眺山巅皑皑的白雪,雪山下是披着盛装的森林,层层叠翠,直到天池的岸边,在一片绿色的簇拥中,属少数派、有着金黄颜色叶片的树,团云一般朵朵镶嵌其间,再下面就是明镜似的天池,清澈的湖水,洁净、明亮得就像没有一点的忧郁。 天山的天池是古老的,西王母瑶池会周王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天山的天池又是年轻的,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池水,相映成趣,妙然天成。浮雪、疏林、低草、湖泊,让人感觉又回到了早春二月。 与吐鲁番的炎热相比,到天山上绝不仅仅是初生凉意,在10℃左右,长袖厚衫裹身还直悔着衣单,简直是高处不胜寒。 初夏、早春、仲秋,短短的时间里,使我深刻感受到季节的交替、时光的轮回。两处相较,吐鲁番是喧闹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在窄窄的沟壑、块垒的景点中涌来散去;天池是寂寞的,虽然也招致了不少游人来寻幽探胜,但红尘不染使她更像一位熟睡的仙子,让人惊觉这就是遗留在人间的一块美玉。 诗人触景肯定会大发诗兴,作家观胜必将要引出洋洋长篇,而我没有这样的文思,只是一个来欣赏大自然杰作的来客,品味天公造化,享受天籁极境,心灵沐浴山水的芬芳……顺便再说一句,来乌鲁木齐的每个游客都被满街的花帽所吸引。花帽,维语称之为"朵巴",系维吾尔男女老幼都喜爱佩戴的帽子,这小花帽呈四楞圆顶状,不但实用,而且是一种具有装饰美感的工艺品。花帽上,一般用黑白两色或彩色的丝线绣出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这种帽子不仅是维吾尔族人的标志,也是该族姑娘的爱情信物,她们常将绣好花的帽子送给心上人。花帽既是维吾尔人日常生活必需,又是馈赠亲朋好友及贵客嘉宾的珍贵礼品,如今,小花帽不仅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工艺品,而且畅销国内外市场,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