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保护文物应从增强公众意识做起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大学校内古钟等文物遭破坏,未名湖西岸的一处古钟、内壁里几乎每一寸地方都被刻了字,字迹密密麻麻。事实上,北京高校校园内文物遭刻字的情况并非孤例。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大礼堂草坪前的重要纪念文物日晷被发现刻字,已经引发网友热议。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参观文物也是了解历史、走近文化的过程。珍贵文物向公众开放,本身就有传播历史,弘扬文化之意。历史文物如此重要,缘何遭到破坏?
  一是人们对文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于大多数人而言,文物的价值不在其历史价值,也不在其文化价值,而在于其经济价值。全国文物收藏热使得文物价格高涨,千万级别的文物屡屡在电视节目中被曝光。但是观众是否认可,我们却不得而知。蔡铭超曾以总计近2亿元的价格在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下了圆明园兔首和鼠首,当时很多人就心存疑惑——"两个铜疙瘩,值那么多钱吗?"
  二是不了解欣赏文物的方法。文物欣赏、把玩、收藏都有讲究,但是少有人知,更鲜有人践行。比如,对于可触碰文物,是应该直接接触,还是要带上白手套?如果不方便触碰,我们应该在多远的距离观看?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多数情况下,文物旁矗立的只有历史说明而没有欣赏说明,更谈不上给游客配白手套。
  三是公众对文物真假难辨。摆放在公共场所供公众欣赏的文物,有一些是真品,有一些是赝品、仿品。对于普通大众,这很难分清楚,而文物管理部门也没有对其作出很好的标识和管理,文物保护的效果可想而知。
  对于如何保护这些公共场所的文物,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要给游客普及欣赏文物的方法。除了在文物旁边树立关于文物的介绍外,还要在文物旁给出特定的欣赏方法。对于安全观赏范围、可否触碰等问题都给出明确规定,必要时可在文物旁配置白手套以便游客取用。
  二是在中小学阶段普及与保护文物相关的知识。我国文物破坏情况之所以如此严重,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缺失。在中小学开设必要的科普课,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基本常识,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解决文物破坏问题;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对家长的破坏行为加以指正,起到教育家长的作用。
  三是文物保护要防止破窗效应。文物持有、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文物进行巡检。对一些已遭到污损、破坏的文物,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及时清理和修复,而不是仅仅止于发出呼吁,要谨防在破窗效应下,文物的损毁情况更严重。
网站目录投稿:幼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