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从小让孩子懂得自然性别的差异


  当一个孩子性别确定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已经为他的性别贴上了独特的"标签",人们也习惯按照不同性别的社会期望来塑造他。如果男孩哭了,父母就会告诉他:女孩才会哭泣,男孩则是"有泪不轻弹"。女孩得到的玩具是芭比娃娃、毛绒玩具,而男孩的玩具通常是变形金刚或是运动器械。
  在父母、老师与孩子的互动中,我们需要孩子按照他们的性别角色的期望来行动,而且渐渐地将这种鼓励变成强制,我们习惯对"守规矩"的孩子给予肯定和表扬,对"违规"的孩子给予惩罚和批评,这样就更加强化了性别角色的模式。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孩子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性别定式。
  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性别不应该被忽略。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性别意识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性别意识,在3岁以后开始感觉到自己和异性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时,父母就应该开始着手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的培养,从着装、行为等方面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帮助他们形成心理性别。
  1.不要把女孩打扮成男孩(男孩打扮成女孩)
  有的父母把女孩打扮成男孩,殊不知,孩子会对自己的性别认知产生障碍。一对夫妇来做心理咨询,他们的女儿存在性别角色认同障碍,他们很绝望。据了解,这家人非常希望能生一个男孩,所以从小就把女儿当男孩养。家中也以妻子为中心,这给了女儿一种误解:"爸爸应该是妈妈,妈妈应该是爸爸。"年幼时性别角色定位出现偏差,父母没有及时纠正,才使她在青春期发展为性别角色认同障碍。
  同理,父母也不要将男孩当成女孩来养。给男孩穿裙子、扎辫子等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正面管教秘诀】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别,选择对待他的方式,避免孩子形成错误的性别意识。如果孩子出现性别意识偏差,应及时进行纠正、调整。
  2.见性色变并训斥孩子的做法是错误的
  中国家庭对儿童的性教育都是遮遮掩掩、禁止甚至歪曲真实的,这样会误导孩子。
  孩子很好奇男女有什么不同,父母在洗澡时孩子也很想偷看。现实中,父母对孩子这方面非常小心,不希望孩子涉猎。于是,见到孩子模仿一些大人之间的亲密行为,如亲吻、拥抱等,有的母亲就怒斥阻止:"不许动!""羞死了!"或者用手强行拉开甚至痛打一番。
  亮亮平常喜欢和邻居婷婷玩过家家,有一次,两人玩着玩着,亮亮对婷婷说:"你是我老婆",便像模像样地拉着婷婷入"洞房"。两人躺在床上也不知道做什么,亮亮突然凑上去吻了一下婷婷。没想到婷婷马上就哭着跑出去告诉了亮亮的妈妈,说亮亮欺负她。结果,亮亮被妈妈打了几个耳光后,哭泣不止。
  【正面管教秘诀】
  上述故事的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观念:与异性朋友之间的亲密行为是不好的、羞耻的,这些行为活动是要受到惩罚的。孩子遭到父母的指责、恐吓后,害怕的不仅仅是他(她)所做的事,他(她)也会很害怕父母,因为他(她)会感到父母的喜怒无常、无理,因此而疏远父母。其实在孩子年幼时,即可以自然的方式和孩子谈"性"问题。
  3.千万不要因性问题辱骂孩子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有性方面的越轨和不良行为,马上大惊失色,甚至对孩子辱骂殴打。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事情越来越糟糕。其实你完全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途径对孩子加以引导,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都有可能自我解决。
  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孩子大了,内心里有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也是自然的事情。尽管孩子的内心世界里的秘密不一定正确,但这些秘密毕竟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以,父母们对此应该给以充分的尊重。在生活中,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间没有人打扰时,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父母就不要偷看,更不能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父母应当高兴才对。
  天下父母们,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赏识和尊重孩子时,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请记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正面管教秘诀】
  尊重孩子的隐私,在家庭教育中应当表现为更多的契约精神和民主、协商的方法和方式。比如,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本;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尊重。
网站目录投稿: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