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眩晕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舟,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多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等相关,现代医学中的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等,以眩晕为主症时,可参考治疗;
  治法一
  取穴:
  头针晕听区,耳尖直上1.5厘米,向前后各行2厘米的水平线;
  操作:
  快速进针至刺激区,持续捻转(200次/分)2分钟,休息10分钟再捻转,共捻转3次出针,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
  来源:
  上海针灸杂志,(2):16, 1988;
  治法二
  取穴:
  瘈脉,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操作:
  从瘈脉下0.5厘米处,向上斜刺进针,并将维生素B12,500毫克注入穴位,每穴1毫升,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来源:
  中西医结合杂志,(6):695, 1986;
  治法三
  取穴: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操作:
  若伴左耳鸣,取穴偏左0.5厘米,伴右耳鸣,取穴偏右0.5厘米,涂凡士林后,先用艾炷灸,待患者3次唤痛后,换艾炷,反复进行,待头晕消失,一般需灸50-70壮;
  来源:
  中医杂志, (2):35, 1988;
  治法四
  取穴: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操作:
  取准百会穴,用龙胆紫做出标记,剪去约中指指甲面积大小的头发,取艾绒少许做成黄豆大小的艾炷,首次将两壮合并放在穴上,用线香点燃,当燃至1/2时,右手持厚纸片将其压息,留下残绒,以后连续加在前次的残绒上,每个艾炷燃至无烟为止,压力由轻至重,每次压灸25-30壮,使患者自觉有热力从头皮渗入脑内的舒适感;
  来源:
  中国针灸,(4):14, 1988;
  治法五
  取穴:
  内承浆,下唇系带近唇端处;
  操作:
  先用左手拉开患者的上下唇,再以酒精棉球局部消毒,然后右手持1寸毫针在口下唇系带近端刺入,与唇系带呈30-45度角,刺入唇里穴位内5分深,施捻转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30-60分钟,每隔1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针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来源:
  陕西中医,(2):82, 1991;
  治法六
  取穴:
  阳溪,在腕背桡侧,拇指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操作:
  取双侧阳溪穴,直刺0.3-0.5寸,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3次;
  来源:
  针灸学报, (5):36, 1992;
  治法七
  取穴:
  行间,在足第一、第二趾缝间,趾蹼缘的上方纹头处取穴;
  操作:
  取双行间穴,刺入0.5-1寸,针尖向上斜刺,用泻法,并间断轻微捻转针柄,直至眩晕停止,留针30分钟,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来源:
  针灸学报,(6):41, 1992;
网站目录投稿:盼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