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资治通鉴》第167卷 陈纪1 【原文】帝怒临漳令稽晔、舍人李文思,以赐臣下为奴。中书侍郎彭城郑颐私诱祠部尚书王昕曰:"自古无朝士为奴者。"昕曰:"箕子为之奴。"颐以白帝曰:"王元景比陛下于纣。"帝衔之。顷之,帝与朝臣酣饮,昕称疾不至,帝遣骑执之,见方摇膝吟咏,遂斩于殿前,投尸漳水。 【译文】文宣帝对临漳令稽晔、舍人李文思非常恼火,把他们赐给臣下当奴仆,中书侍郎彭城人郑颐私下设圈套陷害祠部尚书王昕。他有意对王昕说:"自古以来,没有朝廷士大夫当奴仆的。"这句话引得王昕说了一句:"商朝的箕子不就当了纣王的奴隶吗?"郑颐把这话拿去报告给文宣帝,对文宣帝说:"王元景把陛下比成纣王。"文宣帝自此对王昕怀恨在心。过了不久,文宣帝与朝廷大臣们设宴畅饮,王昕借口有病没有去参加,文宣帝派骑兵去抓他,骑兵去了一看,王昕正坐在那儿晃着腿吟诗呢,于是把他抓来斩首于宫殿前,尸体被扔入漳河水。 【解析】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职场尤其如此,你可以不去作恶,但是我们必须有能力保护自己,不被坏人当成上爬的垫脚石。王昕被害的案例,值得我们引以为戒。权谋网详细分析如下: 1、郑颐的害人动机 通常而言,彼此有嫌隙或是有利益冲突才会,才会有陷害人的动机,但是为什么郑颐这人去主动构陷王昕呢?这个动机是什么?这个是小人上位的常见手法,就是踩人上位,主动替领导挖掘潜敌,作为自己的功劳。领导没有潜敌就为他主动创造一个,然后汇报给领导。领导会认为是在为他的权力安全而努力,所以,就会更加重视告密者。 2、王昕的疏忽大意 王昕被郑颐引诱说出"商朝的箕子不就当了纣王的奴隶吗",影射皇帝为殷纣王。这个普通的谈话,最终成了王昕死亡的诱因。王昕应该去埋怨郑颐吗?他死就死在自己的疏忽大意。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最对领导的讽刺。没有掩饰好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是欺骗领导。前因后果,都被皇帝认为,王昕对自己毫无存在的必要,一怒之下斩杀了。 3、我们的职场启示 在职场,人与人之间是利益的集合,毫无感情可言,一场私下的谈话,你的牢骚和不满,可能就会中断你精心营造的职业生命。多少年的奋斗都会毁于一旦。因为你不知道,这个谈话,会不会被录音,会不会被剪切后,被领导得知。尽管你认为,大家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还是私交不错的同事,但是你如果不能让自己管好嘴和掩饰好行为,都会被人拿来当成邀功的垫脚石。 所以,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从王昕生命得来的经验教训就是,无论何时,都不要对同事说领导的坏话,这种牢骚不但毫无意义,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你不知道眼前的人是不是小人,小人不会因为你没得罪他,而不去陷害你。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永远脑子里都要保持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