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讲述一个如何给儿童做设计的实际案例,其中有思考,实践,以及总结,分享出来是给做产品设计的同行,做儿童应用的同行一些经验参考,也给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们推荐我们的这款应用:手绘艺术家。这是一款充满了诚意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Aura Marker Studio是一家2012年底初创的移动应用制作工作室。现在有6名成员,其中4名都来自于华为,分别在产品设计,界面设计,iOS/Android,后台服务器方面有着超过7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我们相信把设计,技术和乐趣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美好的移动应用,丰富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让世界变的更美好。 1月22日,我们的第一个应用,手绘艺术家,在App Store上线了,这是一个给孩子们绘画的礼物。首发当日,就取得了iPad中国区教育类付费榜排名第28名,畅销榜第31名的成绩。上线第5天就得到了苹果官方推荐,出现在教育类新品推荐第4的位置。而这些是在没有任何媒体渠道宣传的情况下做到的。 制作手绘艺术家的初衷,是因为Aura Marker Studio团队创始人之一,是已有两个孩子的父亲,对于当下的拙劣的儿童应用和产品痛心疾首,于是开始了要把第一个产品奉献给孩子们的计划。 首先是应用的方向选定,这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将近2个月,分析了国内外排行靠前的儿童应用。我们发现,现在的儿童应用大多是有声阅读的电子书,益智类的游戏,或者学习单词和字母的应用,而让孩子们绘画的应用却鲜有做的优秀的,大多都粗制滥造。即使是收费的也界面丑陋,操作难用,甚至根本无法达到培养孩子绘画兴趣和自由创作的目的。于是,我们就选择了绘画作为方向。 选中方向之后,我们就开始研究要给孩子创作一个怎样的绘画应用才是最好的? 我们和两三家专业的儿童绘画教育机构进行了交流,也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绘画过程中的特点。当然,我们自己也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所以我们发现,孩子都是从观察和模仿开始学习的。如果能够给孩子们提供精心绘制的,多种风格的图画,会对提高孩子们的审美和多样化思维有帮助。而当下所有的绘画应用,基本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有提供一些范画的,也是让孩子在上面填色。孩子们的创造力并没有因此被激发和引导,也不能学习到怎样去画才是好的。 于是,我们精心创作了35幅例图,并创造性的研发了例图回放技术,让孩子能够看到一幅画是怎样被绘制出来的,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绘制过程和顺序,更可以重复的观看。 只让孩子们观察是不够的,还应该让他们动手。因此我们还研发了模拟真实纸张叠放的效果,让孩子能够自由的临摹并随时翻开查看例图。这些操作都是非常拟实的,只要按照生活中的经验就能够操作。为了让孩子们绘制出更美的画,我们还精心选择了9种常用而且容易搭配的色彩加入应用。这样一来,孩子不需要对颜色有非常高的敏锐度就能够创作出很美丽的画作。 孩子的创造力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只是刻板的临摹,同样会束缚他们的创造力。所以,我们还专门提供了一些贴纸素材,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画上进行二次创作。这样不仅能够轻而易举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还增加了趣味性。 当然,孩子的学习过程是需要反馈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我的认知和判断,反馈需要来自外界。因此,我们花了许多时间研发了临摹模糊评估技术,可以在孩子完成临摹创作之后给予一个模糊评价,鼓励孩子绘画。如果能够获得3星,还可以得到一个贴纸。 给孩子做设计,其实比给成人做设计更难。因为孩子需要的是乐趣,而这些早已被成人淡漠了。手绘艺术家的主界面我们进行了3次大型修改,就是为了能够找回我们对乐趣的记忆。最后,就定成这样的风格。所有的界面元素都是超大型的,颜色是鲜艳而温暖的,形状是安全的。这些,都会给孩子一个舒适的感受。此外,我们还使用了许多动态元素,让整个界面在没有操作输入的时候,也是活灵活现,而非呆死状态。 为了更富有趣味性,我们甚至给9种颜色设计了不同的音符,当孩子在选择颜色的时候,还能够有听觉上的感受。而当手指在快速绘画的时候,也会出现手指在纸面上摩擦的声音。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加简单而直觉化的绘画体验,我们更是花费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专门研发了能够根据手指压力来即时改变线条粗细的技术。这样,孩子在描绘线条时,可以轻轻用手触摸屏幕,当要涂抹大块色彩时,只要简单的增加手指触摸屏幕的压力即可。这,就和真正的使用手指沾取颜料进行绘画的感受一样,充满乐趣。 可以说,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做过关于孩子的应用,但是,我们用父亲般的爱去理解和感知孩子的特点,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打造了手绘艺术家这样一款儿童应用。 这款应用,也真正体现了我们的理念:设计+技术+乐趣=美好的应用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要给孩子做设计需要考虑的几点: 1.要充满乐趣: 这是首先需要保证的。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其实是在"玩"的情景中。当学习的内容有趣时,才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充满好奇,而后才会主动的探索、专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产品的设计构思上着手。产品的核心机制必须是能够吸引孩子,打动孩子兴趣的。另外就是要让整个应用能够活起来,而不是僵硬呆板的。 2.给孩子及时而正向的反馈: 孩子总是需要反馈来调整和完善对自我的认知。所以在应用中,都应该给孩子及时的,正向的,适度的反馈。反馈包括视觉,听觉,以及所有物获取上的。 3.直觉化的人机交互方式 孩子的生活经验是非常匮乏的,很难认知抽象的内容和形状。所以,在给孩子做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以孩子在生活中可以感知到的物体形状来设计。如果是3-7岁的学龄前儿童,应用里最好不要使用文字,让孩子们只通过图形就能进行判断。 4.界面适合孩子的尺寸/形状/颜色 学龄前的孩子,在控制自己身体的方面还不是很灵活。虽然他们很乖巧,但却很难进行精细化的操作。因此,就必须把界面上元素的尺寸设计的宽大一些,方便孩子们使用和操作。在形状方面,也尽量采用圆角造型,突出安全感。在用色方面,由于孩子在视觉感知上偏向于鲜艳,色彩饱和度较高的颜色,所以要摒弃成人化的颜色,营造一个鲜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