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教学


  摘 要:朗读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进智力、加深理解、培养语感、促进"说写"、陶冶情操。长期以来,朗读教学不受重视,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分析提出,加强朗读教学,必须提升教师自身朗读水平,重视示范性朗读,狠抓学生朗读基本功训练,明确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朗读的点评。
  关键词:朗读 作用 现状 措施
  一、朗读及其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要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这些课程目标,语言文字是载体,这些语言文字的精华是通过文字作品呈现出来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习、运用并达到形成其"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的目的,必须首先消化、理解它,这就必须把这些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这就需要朗读。朗读不但关系到语文的学习,还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活动。
  朗读是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
  朗读是朗读者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将书面文字读出来。
  朗读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能够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
  1.激发兴趣
  读得抑扬顿挫能让人如痴如醉,读得声情并茂能使人如临其境,读得韵律十足能激荡人的心灵。朗读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在朗读中被汹涌彭拜、大河东去的壮阔场面所感染,学习兴趣激增。
  2.增进智力
  朗读要求读起来不落字、不增字、不能倒读、不能错读,这就要集中注意力,对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也是一种训练;朗读的停顿、轻重、语调、语速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等;朗读要感人就要带着感情去读,对文章进行艺术再创造,这就丰富了想象力。朗读不是一项单一的活动,而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它需要调动口、耳、脑、眼有时甚至与手相互配合,声音、眼神、手势、表情共同参与,这就有助于智力的提高。
  3.加深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时,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此时此刻就像是自己的,文章中的艺术形象就会在大脑中再现,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蕴含的思想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当一次次朗读父亲走过月台,越过铁道,蹒跚、费力地为"我"买来橘子、一股脑地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时,不用多讲什么,学生自然就会体会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收获到满满的感动。
  4.培养语感
  语文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语感上,而朗读是培养和提升语感的重要途径。放声朗读,可以增强对语音、语义、语法的感受能力。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绝对不是可以通过讲规则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一遍遍朗读作品,不断地感悟,不断地体会。反复朗读精美的文章,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5.促进"说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朗读,学生逐渐习惯了文章的用词造句,加快了口语和书面语的融通,可以在写作时进行心理模拟,在说话时加以对照,促使学生的思维趋于缜密,书面和口语表达趋于流畅和准确,大大提升其"说写"水平。朗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其概括水平、表达水平、组织语言的水平得以提升,说话也就能更加简明、流畅、连贯、得体。一般来说,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其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强。同时,其写作水平也必然得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之后,对沁园春词牌有了大致的了解,班里有几个学生还试着填了词,虽说还稍显粗糙和幼稚,但第一次尝试,也已经很不错了。
  6.陶冶情操
  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急缓、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波澜壮阔、或缠绵悱恻、或清澈甜美、或如泣如诉的音乐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听觉、视觉、触觉,文中的情感审美因素也自然而然地释放,激荡灵魂,陶冶情操,在强烈的共鸣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升精神境界。朗读李白的诗歌,我们感受到了他的豪迈奔放和清新飘逸,使得我们的心胸也激荡起来;朗读杜甫的诗歌,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使我们更加燃起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朗读毛泽东的词,我们感受到了领袖的磅礴大气,激发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的责任感。
  二、朗读教学的现状
  朗读教学一直很不受重视。语文课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脱离了应有的轨道,把语言文字碎片化,朗读变得可有可无。中职阶段,学生对语文学习很不重视,朗读也就更不受"待见",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失去了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听说读写能力乃至语文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加强朗读教学的措施
  鉴于朗读的重要作用及朗读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加强朗读教学。
  1.提高教师自身水平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只有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才能让学生喜欢朗读,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充满活力。提高自身朗读水平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向朗读水平高的老师请教学习,经常请他们指点自己的朗读;二是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或到书店里购买音视频资源,对照范读一遍遍学习,看看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并不斷改进。
  2.示范性朗读
  范读,是教师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悟、体验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极大地影响学生,使其思想感情和教师产生共鸣,感受到有声语言的神奇魅力,从而爱上朗读。语文学科有很强的情感性,教师范读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回忆他的语文老师时说:"先生很少讲,但喜欢吟咏,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在跟着引用中体会到的。"教师在范读前一定要认真研读作品,反复研究文章的内容及主题,揣摩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确保现场范读时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3.狠抓基本功训练
  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必须学一点朗读的技巧。
  (1)发音正确清晰。笔者的做法是让每个学生都必须备一本《现代汉语大词典》,遇到不认识的、拿不准的字词必须查词典,课上对生字词要检查。
  (2)停顿适当。分清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结构停顿,根据内容注意停顿的疏密,还要注意标点符号和停顿长短的关系,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运用到朗读中。
  (3)正确使用重音。重音常用来表达坚定、果敢、豪迈、庄重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逻辑重音和情感重音,训练其呼气和换气的方法,学会掌握音量的强弱轻重。
  (4)把握好语调的升降起伏。表示庄重、严肃等语气时,要用平直调;表示嘲讽、反语、暗示、双关、怀疑等语气时,要用曲折调;表示肯定、沉重、感叹、请求等的句子,要前高后低;表示疑问、愤怒、惊奇、命令、号召等的句子,要前低后高。
  (5)掌控好语速的轻重缓急。学生普遍的毛病就是语速过快,训练其对语速的把握非常重要。情感热烈、气氛紧张、欢快愉悦的场面,豪放泼辣的性格,激动惊异的心情,语速要加快;平静、严肃的场面,沉郁凄凉、气氛凝重的情境,沉稳冷静的性格,语速可适当放慢;一般的说明、交代、过度等文字,可用中速朗读。
  4.明确目标
  朗读前,教师应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确定目标。如在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从而让学生慢慢地进入语境,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进而在初步理解基础上进行表达性朗读,让学生去试读、练读,读出味道,读出感觉,读出情趣。
  5.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精心设计朗读训练,每一环节读的形式都要根据内容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采用齐读、单读、接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力求取得最好的效果。要充分引入合作竞争机制,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读,都给打分,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6.个性化点评
  要加强朗读点评,把握好以下几点,以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即对学生有矫正和强化的作用,符合中职生对课文的认识和体验。要让学生感受到得到了尊重,得到了理解,从而享受朗读,提高朗读水平。点评要结合学生的朗读来进行,做到到位、准确。
  7.确保时间
  语文课上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清晰、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在晨读、自习课上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朗读文章。
  四、小结
  朗读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意义重大,教师必须多措并举,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朗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献:
  [1]耿志国.注重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朗读能力[J].新课程,2016(10).
  [2]成双峰.如何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网站目录投稿: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