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任正非的八大管理哲学


  企业的假设来自于企业创始者的假设,任正非的管理思想背后的基本假设是什么?他是怎样管理华为的?在管理华为背后的动机和假设是什么?
  任正非说过"看哲学使人快乐,看历史使人痛苦。"通过哲学思考,会沉浸在一种自由思考的快乐过程中,看中国的历史及现在,历史及未来,是很悲观的。任正非是否有自己的管理哲学体系?任正非的基本管理哲学体系是什么?企业离不开哲学,管理一个企业,需要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形成的背后要有基本的管理假设。企业的哲学根源在哪儿?企业思考的土壤和哲学根源在于对商业本质的把握,"在商言商"就是回归常识,回归朴素、回归真理、回归简单、回归商业理性、回归商业的本质。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把握商业本质,那么他就会变成机会主义,机会主义是没有未来的,机会主义可以赚钱,但是机会主义不会成为伟大的公司伟大的商业机构。商业的本质其实并不神秘,商业本质就是一些尝试,一些朴素的尝试,一些基本的底线,规则和范式。"真理都是赤裸裸的",探寻常识、遵循常识、坚守常识、以商业常识来经营管理企业也就成为了任正非进华为20多年来所坚守的最基本的底线。做哲学思考的人都孤独,任正非是孤独的,他在孤独中悟到,在孤独中布道,在孤独中建道,在孤独中述道。
  华为总裁 任正非
  是什么驱动了华为的成功?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描述的利益驱动力,驱动全体员工奋斗,是一场从精神到物质的转移,而物质又巩固了精神力量。拿破仑曾经说过"精神和物质的比例是3:1",精神是3,物质是1,精神的力量很重要的。释放出华为十三万员工的能量的背景是什么?是近20年来华为不断推行的管理哲学对全体员工的洗礼,每个员工身上小小的原子核在价值观的驱使下,发挥了巨大的原子能。对于华为成功质疑的一个结论,华为成功的源泉就是靠哲学、靠制度的力量。华为的管理哲学到底有哪些?提炼出来大致有这么几个:开放、妥协、灰度、自我批判、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持续的艰苦奋斗、均衡。
  "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一个不开放的文化,就不会努力的吸取别人的优点,逐渐会被边缘化,是没有出路的,一个不开放的组织,迟早也会成为一滩江水的,任何组织的强大,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如果不能实现开放系统,这个企业就会走向自我封闭,任何自我封闭的组织,他不会有成长力和驱动力的,我们在前进的路上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必要的妥协是重要的,没有宽容就没有妥协,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不能依据不同的时间空间掌握一定的灰度,就很难有合理深思笃实的正确解释。开放妥协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好灰度。每一个将来有可能承担重任干部,一定要具有对外开放妥协和灰度的理解,这是将来要成为领袖最重要的心态和工作方法。
  开放
  华为过去就是一个黑寡妇的形象,华为的合作者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这样只会带来越来越的敌人,不会带来同盟者,怎么解决开放问题,任正非受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得到的启发得出"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强化管理,挖掘潜力,一个企业不是靠规模,靠物质投入来实现高增长,而是靠人均效率的持续增长,人均效率是个对标,华为人均效率的持续提高,衡量指标就是对标,和别人还有差距,但是这个差距大大拉小,就是深淘滩,挖掘自己;"低作堰",不到处建拦水坝,把利润和供应商利益相关者给予分享,形成同盟。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而不是一个个体企业的竞争,允许意见就是战略储备。任正非做的2012实验室诺亚方舟实验室就是从文化制度、产品层面和组织层面来培养意见,有些意见在目前可能是歪教邪说,未来可能就是正确的,这就是一种开放;华为实行鲜花一定要插在牛粪上的战略,这个牛粪,可以是华为的牛粪,也可以是别的牛粪,不封闭起来自娱自乐搞创新,这就是一种开放心态;创新的导向就是市场成功,市场成功的评价标准是客户需求,华为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消灭工程师文化这也是一种开放。
  开放是公司生存下来的基础,如果我们公司不开放,我们公司最终会走向死亡,开放要以自己的核心成长为基础,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华为坚持开放的道路不动摇,开放是我们的出路。华为提出公司的运作是耗散结构,应该让公司在稳定与不稳定,平衡和不平衡间交替进行,这样的公司才能保持活力。公司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一个耗散结构,有能量一定要把它消耗掉,使我们自己获得一个新生。如果不能开放,这个组织就没有能量交换,就缺乏活力。
  妥协
  任正非最欣赏的领袖是拉宾,他觉得沙龙是一个政客,拉宾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领袖。拉宾以土地换和平,必要时妥协,保持清静理性的头脑,保持弱者的姿态至关重要,该示弱时向别人示弱。任正非一直讲低调,华为的成功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企业倒闭,把别人饭碗砸了,不得不低调,他要猛劲的按住那帮年轻人躁动的心,这就是一种妥协。在华为的决策体系中充满争吵和妥协,通过争吵,通过妥协,集中大家的智慧,在这种氛围中形成正确的角色,达成共识。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只有宽容才会团结大多数人与一些认知方向,只有妥协才能坚定不移的在正确的方向减少对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你的正确目的。
  灰度
  做人力资源要理解企业、理解老板、理解人性,理解人性其实很难的,任正非对人性的管理,是一个很大尺度上的把握,它对人性的理解就是灰度。任何黑的或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鉴于黑和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于灰度,来自于妥协,来自于宽容,我们常常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和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现实中中国人是讲极端的,从组织的运作,不管是公共组织,还是企业组织都是在走极端,一个组织如果走向了极端,再回归到灰度是很难的,其实黑和白是最容易走的两条路非黑既白,冲向一端去怎样把握这个度,既有黑又有白,融合黑和白的两种思想,形成合力可能是最难的。"我们各级干部要真正领悟的妥协的艺术,学会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任何事务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面,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术。在华为的管理实践中,到处都充满的灰度,我们尊重员工,但要集体奋斗,华为的很多做法,都是先拉到一个端,然后再拉回来,最后形成闭合,绝对不走极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中国人本身的灰度决定了我们不能拿着一个简单的白的或者黑的管理工具来管理中国人。
  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是华为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华为的传统。正是这种传统,使华为从只有七八个人的时候那股劲,到13万人还保持当年那股劲,华为当年那股劲,一直由七八个人传承到十三万人,那股激情,那股玩命精神,没衰落,这个队伍战斗力如旧。我们讲管理,讲变革,讲管理公司,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邓小平的伟大就是用走向市场经济和十一亿中国人民的惰性和中国人的人性在做斗争,而任正非是在和13万员工的人性和惰性做斗争。"20年的奋斗时间使我们领悟到,自我批判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有多么重要,但是很多企业没有领悟到,如果没有坚持这个原则,华为绝对不会有今天,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会认真听取客户的需求,就不会密切的关注并学习同行的优点,就会现以自我为中心,必将被快速多变经济的市场环境所淘汰。世界上只有那些善于掌握自我批判的公司才存活下来,我们要不断的自我批判,不断的进步,都要自我批判,世界是在永恒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的,自我批判不是为而批判,不是为了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了优化和建设为批判,总的目标是导向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只有牺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将军,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人,才会有广阔的胸怀。任正非一直通过自我批判的哲学工具,来锻炼队伍,来选择优秀的人才。华为的自我批判不是口号,不是一种提倡,而是一种制度规定。
  "开放"、"妥协"、"灰度"、"自我批判"是任正非的管理哲学,"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是华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三个根本保证,是华为的成长逻辑。是什么使华为快速发展?其实也是一种哲学思维,植根于广大骨干的心中,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文化,并不是什么背景,也不是什么上帝,华为人就因为一直相信真理,并为之努力奋斗。当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价值评价体系,不断循环运转,并不断在运转中优化它的结构与形势,逐渐就脱离了具体的人,形成了一种形势一种机制,作为一种文化一直传递下去。
  以客户为中心
  产品的发展目标以客户需求导向,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最后由悟道到建道,变成制度,变化成现实的企业实践。
  以奋斗者为本
  华为强调海盗文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中国人从上一代继承的只有贫困与传统美德,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改变组织的命运,只有一个选择,艰苦奋斗。当然不能光要奋斗,以奋斗者为本,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要给奋斗者关爱,铁军是打出来的,兵是爱出来的。古往今来,凡能打仗的部队,无一例外都是长官爱惜士兵,不然就不会有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要杜绝腐败,惰怠就是一种最广泛最有害的腐败,人人皆可能为之,狭义的腐败,那种贪污,那种化公为私,只有少数人有这种机会和这种资源,但是惰怠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所以华为把惰怠也定义为腐败。《中国企业家》有文章提到过一个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打造一个中产阶层,其中就提到了华为的力量,提到华为一个主要贡献就是打造了一个中产阶层,一方面让员工享受到自己奋斗的成果,是真正的以奋斗者为本,别一方面让奋斗者享受到奋斗的成果,就是共享。
  均衡
  最后形成的管理哲学,管理思想的背后,是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的构建,最后的结果是一种均衡。任何强者都是在均衡中产生的,均衡是一种美,均衡是一种力量,所以我们谈华为,谈华为你说它哪儿好?哪儿都好,但是哪儿又不好,你说不出这个公司哪儿一方面很厉害,他擅长做什么,这一方面最好,这一方面超越谁,要看整体军情,不管研发、营销和人力资源,还是倒水的,都是均衡的。其实管理最后不是形成哪一方面非常优秀,值得炫耀,而是形成一个均衡,这种均衡状态,是最好的,均衡就是生产力最有效的形态,持续坚持均衡的发展,是推向各种工作的改革和改良,均衡是一种境界,以内部规则的确定,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在开放妥协和灰度中走向均衡,华为这些年的演变过程,基本上是这么实现的,它不是追求哪一个最大化,追求哪一个长木板,追求一个独门的技术,而是实现公司的整体均衡,这个均衡有和外部的均衡,也包括自身经营管理体系的均衡,那么这个均衡,实际上形成的是一个平台,就是华为的管理,华为的管理体系。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虚拟化的平台,同时嵌入了文化、战略、组织结构、流程、体系、模板、工具、衡量方法、求助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平衡。
  哲学是很玄妙的,有时我们会觉得离着我们很远,其实又不远。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模式缔造者不是乔布斯,而是佛祖释迦牟尼,寺庙是成功的连锁行业,不卖产品却拥有做大的忠实客户,这背后就是被广泛认可的价值观。佛教寺院在全球是最大的旅游地产,拥有统一的视觉标示、管理模式、文化模式、不用广告、不用交税,消费者自动上门,其商业模式才是最伟大的。寺庙是超苹果式的商业模式,具有朴实的价值和权威性。信徒众多,从乞丐到富豪和政府官员全发自内心,盈利模式独特,没有硬性的消费门槛,却利润丰厚,资源占用量小,远离城市,信徒趋之若鹜,全国连锁、政府组织。宗教是一种信仰,信仰是哲学层面的,伟大企业背后总有伟大的管理思想,把这些伟大的管理思提炼或者深化一下就叫管理哲学。
网站目录投稿:灵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