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充满神秘色彩的组织,而这些组织也留下了很多有关他们的传说,半真半假。 5、墨家 墨家创始人:墨翟(dí)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 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墨家同时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民间结社组织,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其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或钜子",墨家的成员都自称为"墨者"。 墨翟可能是第一代"巨子"。巨子由上代指定,代代相传,在团体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淮南子•泰族训》)。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生活清苦,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 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 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很多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出现复苏。 4、巫教 华夏文明的根源在于上古巫教。上古巫教历经夏、商、周三代,统治中国数千年;大家所熟悉的如周易八卦等,皆是此中产物。 到了东周,随着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发展,原有的上古巫教也面临种种社会新问题的考验,旧的社会秩序不复存在,分封制度和周天子的宗教、政治权威随着诸侯之间"无义战"而面临全盘崩溃的危险。 对此,华夏先民开始了新的探索,出现了百家学派。 巫教,始于上古祭祀文化。扎根民间,根基深厚,与儒释道三教一样是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三教之外的中华传统。 3、景教 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由叙利亚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于公元428-431创立,在波斯建立教会。 景教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成为汉学研究一个活跃的领域。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并在全国都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汉族民众所信奉。 现代中国只有中国香港还有聂斯脱里教派信徒,都是1990年代末期由黎巴嫩或叙利亚来中国香港从商的信徒,人数并不多。 基本教义: 不承认玛利亚为天主之母。 不用偶像,但保留十字架。不承认罗马教派的炼狱。但崇拜祖先。 反对化体说。 食素,教务人员不吃肉。 教务总管,由选举产生。 2、摩尼教:又称明教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zheng府之举。 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 明教一词至清代虽已不复见于文献,但"明王"出世之说,犹流传于民间。 1、洪门 比较可信的说法,延平王郑成功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台南(继承人郑经、下任郑克塽,1683年灭亡),仍矢志恢复中原,所以建立了洪门,以"汉留"为代号,成立了洪门派驻于中国大陆的反抗组织。 为表示不服从"清朝",以"天父地母"取别号为"天地会",是洪门对外的习称,往后屡遭查禁。 洪门典故: 明太祖的年号是洪武,洪武之家门,是为洪门。 "漢无中土"─ 拆字以"漢"字除去中间"中"、"土"二字,有漢失中土之意。 "滿兒无头"─ 拆字;取"滿"之头、剩下"兒"之腿、合成"洪"字,有满清灭亡之意。 1949年,大陆洪门组织以中国致公党的名称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事业,是中国八个民主党派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