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
摘要: 培智教育发展到今天,从其开始时的特殊性逐步向融合教育发展,最终目的是让智障儿童融入普通的、一般性教育教学环境中,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进而融入社会。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为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必须开展有效性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培智;数学;课堂;有效性
一、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的意义
什么样的数学知识才是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智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如果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之建立起知识联系,是否有助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与自信的建立?目前,已有专家学者通过表情图片和情境故事法,研究比较出智障儿童和普通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异同,8~15岁智障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仅相当于三四岁的普通儿童,显著低于四五岁的普通儿童。并且智障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其情绪理解能力不会自然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一直呈增长的趋势,一旦出现情绪问题,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行消失,因此必须重视智障儿童情绪能力的培养。同时,有研究表明,智障儿童只是因为生理上存在一些缺陷,而产生一些特殊需求的儿童,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发展需求是存在共性的。这为培智学校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能看出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与普通学校数学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存在共性,但是教学目标导向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呈现,则要更多地关注智障学生生活需求和学生心理、情趣发展水平。
二、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视野高而远,为学生的"完满生活"服务。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教育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理念,指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批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他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我们有责任把完满的生活作为要达到的目的摆在我们的面前??以便我们在培养儿童时能审慎地根据这个目的选择施教的科目和方法。"这为培智学校数学课堂内容的选择及培智数学的教育理念指明了方向。但是,这显然不符合智障孩子的心智发展特点。培智学校数学课堂内容的选择应该更"生活化"。例如: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位置的描述和确定等,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可以从中学会自己购物,自己乘坐交通工具,进而学会认识到自己的生活需求,形成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最终建立独立的人格,融入社会环境。但是,这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绝不仅仅停留在将生活内容简单而形式化的照搬到课堂上,也不是按部就班的机械化技能训练。它要打破知识构建与生活实际相分离的传统教育形式,没有复习导入环节,没有练习强化环节,而是将知识的传授融入每次的实践活动中。例如,读书日带孩子们到书店选购图书、冬至包饺子到超市购买材料,等等,在这些实际的生活需求中,使智障孩子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购买什么,到哪里购买,钱币的认识和使用,如何做出合理而经济的选择,怎样待人接物、与人交流,根据路途的长短,選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怎么看公交站牌,等等,让孩子们在真实而多变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才是真正有效的。
2、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学生生理机能的发展特点。智障儿童在心理、语言、思维、情感和意志、个性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缺陷。培智学校数学课堂应从以上几点出发,为学生制定合乎其生理机能发展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受到行之有效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教学中的旁观者。例如,智障学生存在语言障碍的同时,在精细动作技能发展、观察和空间思维能力方面也存在滞后的情况。那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与掌握,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如数学课堂中可设计搭积木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模仿搭建,或是创造搭建出自己看到的、想象到的房子、动物等,在发展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和平衡控制能力的同时,发展智障孩子的思维、观察能力。塌了再建,不断重复的过程,则是对智障孩子意志力的培养,也是帮助他们积极情感建立的良好契机。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提出边搭积木边数数的较高要求,帮助他们数感的养成,也有助于他们空间思维的建立。另外,还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插入放松环节,做一做手操运动,肢操运动,等等。多让智障孩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养成。这样的教学是符合智障儿童智力、情感发展特点的。
3、培智学校数学课堂应与艺术相结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信心的建立。教学发现,智障孩子的心智年龄不会随着生理年龄而增长,他们似乎童心很重,喜欢吃、喜欢玩。但不仅限于此,长期与他们相处后,会发觉他们大多数人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充满了喜爱之情。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枯燥的数学课堂,若能插上艺术的翅膀,引起学生的共鸣,则会使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向往之"的情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课与美工课相结合,通过表盘的制作,使学生认识钟表表面的十二个时刻及分布情况,区分时针和分针。老师还可以播放相关的科普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老的计时方法,和钟表的演变过程等。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似乎是无用的。但是,老师以这种开阔的、平视的教学态度面对学生、影响学生,将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尊重和理解。在面对人群和社会时他不会陌生和彷徨,从容、自信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