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百廿浙大携荣光砥砺奋进二


  《高校招生》:新一轮高考改革带来了一系列改变,当前以大学为投档单位进行投档录取的现状将逐渐转变成以专业为投档单位的模式,您觉得这种新的录取方式会对学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带来挑战吗?
  罗建红:现在,在浙江省和上海市进行的新高考改革正持续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尤其是在投档模式方面,将从现在以大学为投档单位进行投档录取逐渐向以专业为投档单位的模式进行转变。虽然录取模式的转变势必会在当前对高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对学科建设也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前某些弱势学科想"依靠大树好乘凉",在学科建设上有惰性,而高考改革将压缩这部分空间,促进学科建设的提升。
  除了投档模式发生转变外,文理不分科、选考科目自由组合,以及在录取中学生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仅需1门与高校设定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相匹配即可,这一系列新变革将意味着生源结构会更加多元,极有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足以为专业学习提供支撑的新情况,继而引发高校在专业教学方面的新探索,但多元的环境也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交融,激发创新活力。
  总的来说,新高考改革既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充满着机遇。在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将会加强特殊类型招生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多元化的招生方式选拔适合学校的优质生源,并改进完善学生入校后主修专业的确认方式,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高校招生》:浙江大学大类招生采取的是试验班的形式,一个实验班中包含有多个专业,有的专业数量甚至多达十几、二十几个。这种设置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又是如何对学生的专业选择进行引导的?
  罗建红:作为国内高校中较早以大类进行招生的院校之一,浙江大学是从2006年开始实行按学科领域进行大类招生的。采用这种方式,是综合了学生个体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两个层面的考虑。大类招生后,学生只要选大的方向,进校后通过基础课程和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从方方面面增进对各学科的了解,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长,确认主修专业。这样做,使得专业的选择更加灵活,能更紧密地与个人兴趣和志向结合。同时,大类招生还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交叉学习的平台、更多复合型学习的渠道,学生的机会多了,选择多了,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可能性就更大。选择变多了,可能在面对专业选择时有的学生感觉更加手足无措了。
  专业的选择应当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但现在大多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却是片面的、不具体的。在确定具体专业前,我建议同学们要从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选这个专业的同学需要具备什么特质、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毕业生的未来主要面向什么方向等各个层面来对意向专业进行了解。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在读学生和在校教师显然更有发言权。
  浙大作为一所学科专业涵盖广、汇聚学者大师多的高校,显然有责任和义务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个高屋建瓴的平台,让大家能用更具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胸怀来思考未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组织了近120多位教授和300多名同学来编写《教授带你"逛"专业》这本书,2014年出版,两年后又再版。许多学生阅读后都表示这是一本好看、易懂、实用的专业选择"宝典"。与此同时,新华社、光明日報、中国教育报等众多媒体对学校的这项举措也进行了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过大类培养以后,学生面对专业分流或许还有迟疑。为了对他们进行更好地引导,2016年学校发布了新的本科生主修专业确认办法,在确定专业的过程中采取弹性分流的方式,对一些报名人数较多的专业将进行适当的容量扩充。我们希望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高校招生》:近年来志愿填报时,医学类专业总是受到考生和家长的青睐。医学类专业的学习和就业真的如大家想象的那样美好吗?您认为在专业选择时应该如何考虑?
  罗建红:我们不难看到,医学类相关专业由于被贴上"好就业""薪资高"等标签,在近年来的志愿填报中成为了持续的"热门"。在此,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学医一方面前景美好,另一方面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其实对任何一个专业的学习来讲都是如此。和其他职业略有不同,医务工作者的裁决有时可能关乎生死,所以医学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都必须过硬才能上岗,常常会有"零失败"的职业要求,其专业的学习远比大家想象中要更为辛苦。优渥的薪资待遇是以强度极大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作为代价的。在那些我们所见的光鲜背后,不仅有无数个夜晚的彻夜研习,更有数不清的面对生死的唏嘘感慨。因此,我建议大家在进行专业选择时,还是应当首先结合个人兴趣来考虑,不要盲目追"热",只有真"爱"才能为同学们提供遭遇困境时依然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勇气。
网站目录投稿:尔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