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做好教育惠民服务工作 ――卧龙小学惠民服务工作侧记 为进一步使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把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提升人民群众对学校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率,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卧龙小学按照上级通知精神要求,多措并举,做好教育惠民服务工作。 一、多角度,做好教育惠民服务宣传工作 1.建章立制。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惠民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惠民服务的工作责任。学校教育惠民服务站特设在学校大门口,开设政策咨询、投诉受理、求助建议等及各类便民服务活动,在大门口悬挂惠民服务公示牌,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 2.切实加强惠民服务宣传周活动。4月5日-4月9日定为惠民服务宣传周,制定了实施方案,大力宣传教育惠民服务政策,对学生及家长发放教育惠民服务卡,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让全社会关注学校的惠民动态。 3.建立班级教育惠民服务群。打造家校网络沟通平台,运用网络的快捷、高效,在第一时间对家长的咨询和建议进行解答。设立校长信箱,公布校长和惠民服务人员的电话、邮箱等信息,加深师生、家长对学校惠民服务工作的了解。 4.开设"校长接访日"活动。由校级领导轮流值班,每周四下午为校长接访日,半天候值班,对于家长反映的问题,优先协调解决,并对来电、来访内容作详细记录,处理意见直接答复来访人员。对于超出权限范围之外的事项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处理。做到有疑必答,有信必复。 二、开展多彩活动,做好教育惠民服务工作 1.开笔启蒙,慧悦人生,举行一年级新生开笔礼仪式。举行拜先师、开笔礼仪式,是对孔子这位万世师表的缅怀与纪念,是为了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一年级的新生举行开笔礼,是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一环。进行尊师崇礼的启蒙教育,为的是把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校园的工作相结合,进一步践行"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奠定成功的基础。庄严的"开笔启蒙,慧悦人生"仪式,让一年级新生亲历了古代学子的启蒙学习仪式,也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感受到入学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是开始学习,走向成才的起点。本次开笔礼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从此开启智慧,发奋读书,慧悦人生。 2.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学校开设笛子、二胡社团,从社会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免费辅导,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潍坊电视台聘请专业人员,组成小记者社团,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受到家长的好评。 3."责任与爱同行"――举行学校家委会换届选举 9月 日下午,卧龙小学家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并顺利召开第一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为下一步家校共育、惠民教育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全员家访助力家校沟通。为了加强家校联系,使老师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学校组织了走村入户的全员家访活动,学校先后召开了行政办公会、班主任会,制定了实施方案,,发放了家访记录表,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及工作要求作了详尽要求,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5.家长课程培训和家长论坛促学校工作满意度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水平,学校先后进行了家长课程培训和家长论坛,增强了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促进了家校沟通,助力学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办学满意度大幅提升。 6.做好延时服务工作。根据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制定了《卧龙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为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极大的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针对特殊情况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二年级一班刘学峰因为腿部手术不能活动,学校允许家长在教室陪读,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家长也在校免费就餐。 7.最美家长、书香家庭评选。 三、落实资助政策,提高教育惠民服务工作 1.广泛舆论宣传。利用九月份全国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加大宣传力度,搞好资助政策宣传,学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制作宣传展板。充分利用班会、家长会、学校广播、板报、家长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资助政策,让每位学生和家长都了解资助政策和申请流程,为做好资助工作奠定基础。 2.严格认定程序。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和家长提出的资助申请,确定调查走访名单,逐户走访摸底,如实记录学生家庭真实情况。随后汇总分析、按家庭困难情况进行排序,确定初步资助人选。班级资助小组和学校资助工作小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申请、审核、公示、报送、发放等程序实行严格管理。 3.先后为临时受灾、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患有重大疾病等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申请了资助,确保应保尽保 4.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制定帮扶方案,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快乐健康的成长。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今后,我们会更进一步提高教育惠民服务水平,为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提供更加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