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阿山笔记下册读后感摘抄


  《《阿山笔记》(下册)》是一本由徐宁著作,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7,页数:6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山笔记》(下册)》读后感(一):特别之作
  而作者本人对于阿勒泰一地的考察和记述,其文洋洋洒洒,在有关新疆阿尔泰山野的记录中,也堪为特别之作。从整部书中,可以见识到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他的见多识广,作者在险恶的环境中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险阻,对读者有着极强的励志和启发作用。
  《《阿山笔记》(下册)》读后感(二):作者的真挚书写值得我们善待珍惜
  《阿山笔记》这套书汇集作者多年心血,诚恳、真挚地书写对一片土地的所有感情和体验,这需要我们同样善待珍惜,以此让哪怕是一小部分读者,但也是真正的读者来品读和珍视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因为长期野外艰苦的实地考察,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珍贵经历。
  《《阿山笔记》(下册)》读后感(三):书的真正价值,值得珍视
  作为出版人,我们始终是处在市场需求和扶持文化的矛盾之中,每次集中的选题讨论,过目的来稿多是应和市场的泛泛之作。但如《阿山笔记》这样的书稿,汇集作者多年心血,诚恳、真挚地书写对一片土地的所有感情和体验,这需要我们同样善待珍惜,以此让哪怕是一小部分读者,但也是真正的读者来品读和珍视这本书的真正价值。
  《《阿山笔记》(下册)》读后感(四):读完此书,更爱祖国河山之精髓
  因而有读者评价说,《阿山笔记》读起来就像是看了一部精彩的纪录片,除了让人再一次走进阿勒泰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和风土人情的多姿多彩之外,也让大家对地质工作者的生活状态有了一些了解,这本书,比一般肤浅的游记有价值多了。希望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像徐宁甚至斯文・赫定一样,除了把本职工作做好之外,还能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副产品"。
  《《阿山笔记》(下册)》读后感(五):《阿山笔记》编辑手记
  在书中,作者对于阿尔泰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矿物、植被等的演化、变迁、分布具有非常专业和准确娴熟的把握,这一点也是此书稿的独特价值所在。同时,对于当地历史背景、事件以及年代变迁的史料挖掘,也随着考察过程自然地展示出来。因此,以此为基础所进行的山脉河流风土描述,考察过程和成果进展的思考,以及野外考察的传奇般的经历,便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以感性与理性交融,牵引着读者的阅读和想象。
  《《阿山笔记》(下册)》读后感(六):作者在《流向北冰洋的河流》这一卷中的描写充满感情
  在此书的第一卷《流向北冰洋的河流》中,作者与采样组成员,从乌鲁木齐经过布尔津县域、额尔齐斯河、哈巴河县域、阿克哈巴河等地,翻山越岭,到白哈巴、铁列克地区、森塔斯、布尔津河流域等地进行采样。作者对将近20年前的布尔津等地街景风貌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讲述了额尔齐斯河源流背景和风貌以及在没有装备GPS的情况下进行的艰苦采样。在这一卷中,作者在对不同的海拔植被带呈现出的荒野风貌非常令人沉醉。
  《《阿山笔记》(下册)》读后感(七):无法复制的作品
  总之,这是一部很难得的书稿,也是一部无法同类型复制的作品。因为很难有人像作者一样既是科学家,又有文人气质,并对一个地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探访和考察,尤其是长期野外艰苦的实地考察,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珍贵经历。整部书稿叙述非常简洁准确,通篇的基调都是很冷静和客观的,没有任何的浮夸和过多的个人情绪的铺张;但同时又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关怀。同时,书稿中的很多内容也都有立此存照的意义和价值。
  《《阿山笔记》(下册)》读后感(八):每一次考察所记录的材料都极其珍贵,不能丢失
  徐宁对阿尔泰山一带进行野外地质科考长达10年,而《阿山笔记》这本书,就是他进行野外地质科考的笔记体记述,也可以说是他的地质报告的副产品。当时,他在阿勒泰考察时,觉得这里的风土人情在中国很特殊,做笔记的时候,他不仅记录了科考需要的内容,还把遇到的涉及自然地貌、风土人情、山野生活的关键词记录下来,回到宾馆后再拓展开来写,因为他觉得把这些材料丢了很可惜。因为将这些材料编撰成书不仅是读者的精神食粮,更是短暂的人生中极其宝贵的经历。
  《《阿山笔记》(下册)》读后感(九):短暂的一生,留给自己一些"乐意"
  11月5日,《阿山笔记》作者徐宁接受了记者采访时候说:"我是陕西人,在新疆工作了20多年,我不仅与阿勒泰接触密切,还去了哈密等地。我从1996年开始,每年都去阿勒泰的布尔津县进行科考,我发觉,布尔津县每一年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会给我很多的惊喜。我常常想,人的一辈子能有多少个20年?我呢,能有多少个20年?我已经把自己最美好的20年留在了新疆,所以,能为新疆写书,我乐意。"一个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在最能奋斗的年纪,做一些有意义且遂心愿的事情。
  《《阿山笔记》(下册)》读后感(十):有趣的故事多多
  在《金场上》这一卷中,苏木达依列克河上游的研究项目被评为优秀成果,但是阿尔泰山中沙金的来历仍需要考证。作者梳理了有关阿尔泰沙金的各种史地和矿业资料,再次深入阿尔泰山野进行沙金矿床成因的研究考察。在阿尔泰山的第三级夷平面上行进,考察队发现了神秘的祭坛,遭遇了暴风雪,在克秀布拉克的冰川槽谷有了新的发现。在西山金场的考察结束后,又进入额尔齐斯河流域的东山区。在卓尔特河的(趟够女人河的男人)宝石山谷,遇到了打宝石人。在阿克萨拉营地,考察队却被当作淘金子的嫌犯被抄了营地。考察队在金场上的地位很有趣,在执法人员、公司老板和牧民看来,他们是有头脸的公家人;而在挖金子的眼里,他们又不是穿制服的,无须恐惧,因此他们听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网站目录投稿:执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