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00年率先成立了荣誉学院——竺可祯学院,从此拉开了国内高校选拔高素质拔尖学生、进行"精英化"培养、建设荣誉学院的序幕。"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纷纷依托自身基础,成立各具特色的荣誉学院,部分普通省属高校也借鉴经验,也指导性地开设了相应的荣誉学院。各式荣誉学院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欣欣向荣。 那么,究竟什么是荣誉学院?与大学内一般学院相比,又具有哪些特点? 起源:精英教育的要求使然 荣誉学院源于西方高校的精英教育模式,是高校对优秀本科生实施个性化培养的专门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向优秀本科生提供有计划、有挑战的多样化课程,创造优异的学习环境,以满足拔尖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精英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高校逐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探索精英人才教育的途径,在已开设的"实验班""菁英班""强化班""基地班"的基础上建立了荣誉学院,负责对上述专业班级进行教学安排和管理。随着建立荣誉学院的高校越来越多,荣誉学院已然成为了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基地。 特征: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 荣誉学院的精英追求,从其命名上即可看出与大学内普通学院的区别。在命名上,或采用高校优势学科领域的杰出人物命名,例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或采用高校的校园文化精神来命名,例如武汉大学的弘毅学堂、上海交大的致远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求索荣誉学院……虽然各自人才培养的学科领域不同,但其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一是荣誉学院均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荣誉学院中开设的"实验班""基地班"结合了学校的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相对集中了学校的优势教育资源。 二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学生学习的前半段注重通识教育,后半段注重专业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是与研究生教育接轨。首先从日常教学制度来说,多数荣誉学院都会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或专业导师,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指导学生的发展方向,采用小班制教学,讨论开放式教学,注重对学生思考的启发。而学生也可提前享受研究生的福利,例如实验室的准入,师生共同探讨培养方案等等,并且享有丰厚而且宽泛的奖励机制。多数高校的荣誉学院都注重培养学术人才,或者直接建立本硕、本硕博的连读机制,或者有较多的研究生免试推荐名额。 四是动态分流机制,吸收优秀学子,分流不符合培养目标的学子。优渥的教育资源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荣誉学院所开专业的招生录取分数也比学校普通专业要高一些,进入榮誉学院之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其他一些指标对学生进行调整,同时,吸纳普通班的优势学子,极大地体现了教育公平。 总体而言,高校的荣誉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均表现出上述特征,但因其优势学科所在领域不同,不同高校荣誉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学院建设也带有鲜明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