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陇南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也要赶回家团聚,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当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在新年到来的时候,人们很自然地要回顾、总结过去的一年,展望、计划新的一年。因此,春节不仅是一个欢乐的传统的节日,也是鞭策人们不断进步的一个新的起点,是值得人们珍视的一个日子。
  农历,也叫阴历、旧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本土气候、天文、农事季节的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历法。因为这种历法是在夏代开始使用的,所以又称夏历。辛亥革命以后,我国采用了世界通用的历法—公历,也叫阳历。但是,那时把阳历1月1日称为"新年",不称"元旦"。
  在民间,仍然习惯在农历正月初一"过年"、"过大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把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而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春节是我国人民十分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过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在陇南山区各县,此古俗由来已久。
  正月初一习俗
  打春
  民国之前,人们把立春称为打春。每年立春,都隆重举行迎春活动。县知事摆起全堂执事,步行郊外,集会乡民,设供烧香,编唱春歌,祈祷丰收,而且要泥塑一头春牛,鞭之驱懒,使其勤快,最后把春牛打碎掩埋,谓之"打春"。
  压岁钱
  初一黎明即起,人们穿新衣,戴新帽,老者率子孙,焚香化褚,祭拜天地、祖宗。小字辈依次给长辈磕头,表示祝福。与此同时,长辈给小辈赏赐"压岁钱",俗称"见子钱"或"毽子钱"。
  聚财
  初一早晨,任何人家都不洒扫庭院,倒垃圾。这样持续到初四,其说法是"聚财"。水、土为"财气",垃圾、粪便为"肥水",洒扫、倾倒垃圾,恐把"财气"扫掉、倒走,致使"肥水"外流。
  丧俗
  家有丧事,三年服丧期间,过年时要坐三天纸。家族及亲戚家有服丧之事,相互间要"点纸",以寄哀思。但只限初一、初二和初三,过期不兴,因初三午后要将"纸钱"送坟前火化。亲友也有除夕日送封包纸的。
  过年
  从农历正月初一日至十五日,农村俗曰"过年"。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腊月起,集镇每日逢集,城乡居民就购置年货,屠猪宰羊。择日打扫住舍谓之"扫霉"。二十三日"交年节",三十日称"捉鬼集",集场只开市半天。这天,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装饰庭堂。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晚饭时吃长寿面。饭前,隆重祭祖。饭后,全家团聚火盆守岁。旧有"有吃没喝,三十晚夕一盆大火"之说,意为红红火火地过年。
  拜年
  亲戚朋友间都要带着礼品相互"拜年",同时"各备酒肴,交相招饮",谓之"饮春酒"。早年,仅限前三天,后来延长到初五。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薪层享受着春节长假,而老百姓延长到正月初九日前后,甚至直到元宵节。小字辈给长辈拜年的礼品比较重,通常送双不送单,多为烟、茶、酒之类;同时还要给长辈行叩头礼。时下,叩头之俗已不多见,但礼品的档次却越来越高了。过去"拜年"只允许男子互相走动,女人家不参与"拜年"。此俗传承年代久远,现在也有女子走动的。古往今来,拜年重亲情友情,相互走动之下,亲的显得更亲,平时疏远的似乎拉近了距离,有隔阂的也有所化解。同时,礼尚往来,从不含糊。近年来,乡村古风依旧,但城镇也有电话短信拜年的,也有互送贺年卡的。从初一至十五日,至亲好友,邻里同事互相拜年。拜年礼物以前多为麻糖、挂面、点心之类,后来为罐头、酒类。街头路尾,见了亲的小孩,还要给毽子钱。
  抢快与守岁
  除夕傍晚,县城的孩子,成群结队在商店门口喊"快快",其意是向商店主人祝福:"快!"就是快发财的意思。主人就给孩子们抛撒钱物,让他们去抢,这就叫"抢快"。初一日,雄鸡报晓,户户焚香放炮,迎接"喜神"。县境东一些地方,当院摆上熟猪头,祭祀天神。拂晓,孩子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们"毽子钱"(压岁钱)。然后去"家神庙"祭祀家神。
  童戏
  女子打秋千,抡轮秋;儿子踢毽子,玩毛蛋,敲锣打鼓放鞭炮。
  贴春联
  各家贴对子、年画和门神,有些还要剪贴窗花。过去,大都在除夕日贴就;如今,初一也贴。
  敬天神
  旧时兴"敬天神"。一般在院子里栽一株常绿树,贴上五色纸条,供上天神牌位,炖香化纸。如今此俗已不复存在。
  正月初五送穷
  送五穷。初五日谓之"破五"、"五穷日"。黎明之前,扫除各屋及院中垃圾,焚香化纸放爆竹,送之村寨外的河溪中倾倒,名曰"送五穷",可破岁首之忌。昔日韩愈有《送穷文》,可见此俗流传之广也早。近些年来,人们一般图省力简单,只取五方之少许垃圾,按一定方位送到离家百步之外,同时也烧香化纸放鞭炮。是日,穷家食搅团,富家食扁食或鸡鸭鱼肉之类。有趣的是,垃圾、秽物在不倒掉时,谓之"聚财",是"福气"的象征;在倒掉时,又变成了"穷气"。可见,俗言多变,俗信多变,物随人变!说透了,无非讨个口彩,图个吉利而已。这一日,有的家庭忌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正月初五日,俗称"破五"。是日凌晨,家家清扫内外垃圾,倒在村外喜神莅临的方位,并燃烛鸣炮,谓之"送五穷"。是日干粮(早午饭)要做散饭和搅团吃。晚饭,包水饺而食,并在馅中放一枚铜钱,谁吃到此饺子,预示他一年吉祥如意。
  正月初九祭天
  正月初九,俗谓"祭天日"。所谓"天日",民间称"天爷的生日",即玉皇大帝的诞辰。这天,陇南家家要供玉皇大帝的牌位,晚饭前要先给牌位供饭茶等,尔后才能全家共食。正月初九日,即"上九",是天爷诞辰。家家早晨敬献供品,寺观悬灯,祭祀天神。黄昏时,将除夕供奉的祖先、诸神牌位用香烛纸炮送上祖坟或十字路口焚化,谓之"送神"。
网站目录投稿:沛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