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那时还没有科举制度,因此入朝为官一般都是从士族里面挑选,当时许多名士都是各种世家门阀里的佼佼者,其中有两位人才刘备本有机会得到他们的效忠,却与之失之交臂,最终他们反而投入了曹操的麾下。他们便是陈登和陈群,刘备刚到徐州的时候,他们也曾极力拥护,可为何最后他们没有加入刘备的阵营,反而投靠了曹操呢? 东汉时期,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所以也就形成了世家门阀垄断仕途的局面,他们间接掌控着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曹操就是出生于官宦世家,之后又被司马家族举荐而入仕,为日后的壮大奠定了基础。而相比于曹操,刘备就没有一点优势了,虽然他总是以汉室皇叔自居但却并没有一定实质性的特权,虽然得到刘备、张飞的帮助,但也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所以刘备早年可以说是在坎坷中度过的。 刘备虽四处流浪,十易其主,但也在流浪中凭借着个人魅力得到了很多重要的人才,谋士有徐庶、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在武将方面有一开始就跟随他的关羽、张飞,后来又有来投奔的赵云、黄忠、马超、魏延等人。刘备的知人之明也一直是被世人口口相传,但慧眼也就被遮蔽的时候,曾经也有些人才被刘备错过,比如徐州的两位姓陈的谋士,陈登和陈群。 陈登与陈群并不是兄弟,陈登是下邳淮浦人,为人爽朗、智谋过人,曾担任东阳县长,后来被徐州牧陶谦举荐为典农校尉,负责徐州的农业、水利等方面,很明显这并不能让他施展抱负。陈群是颍川许昌人,出生于名门,他的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在当世很有名望,陈群自幼聪慧过人,一直也渴望入仕。 公元194年,曹操以报父仇的名义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抵挡不住,于是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援,刘备也紧随而来,后来就直接投奔了陶谦,时任徐州典农校尉的陈宫非常欣赏刘备,表现了拥戴之意。后来陈宫亲自出使吕布,让他攻打曹操后方,曹操匆忙回到兖州,方才解了徐州之围,之后陶谦就上书朝廷任命刘备为豫州牧,刘备听闻颍川陈群的才名,任命他为别驾。他们二人便都与刘备建立了联系,本以为可以跟随明主,可惜命运弄人。 同年,徐州牧陶谦病逝,陈登建议刘备继任徐州牧,愿意举徐州之力拥戴,但是陈群却持反对意见,他对刘备说:"如今南边袁术尚强,你去徐州后,他必与你征战。到时候吕布偷袭你的背后,主公如何敌对呢?"刘备犹疑不决,后来在陈登的再三劝说下刘备还是去了徐州,结果正如陈群所料,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战之时偷袭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后来联合袁术将刘备赶出了徐州,刘备只好投奔了曹操。也因为此战,陈登被迫投降了吕布,但他不齿吕布为人,后来投靠了曹操并帮助击败了吕布,而陈群也对刘备彻底失望,虽然刘备极力挽留,但他还是离去,后来投奔了曹操。那他二人之后在曹操那里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陈登投奔曹操后被任命为广陵太守,不仅帮助曹操俘虏了吕布,而且还多次击溃江东孙策、孙权兄弟的进攻,陈登很早就告诉曹操一定防备江东孙氏,不能任由他们发展壮大,经常向曹操献上吞并江南的计策,但曹操并没有将孙氏放在眼里,后来陈登因病去世,时年只有39岁,曹操非常伤心,每次来到长江都会感慨,后悔当年没有听从陈登的计策,以致于孙氏在江南壮大。而刘备对于陈登的离去也是非常遗憾的,他曾经这样评价陈登:"像元龙这样文武足备、胆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代寻求。当今芸芸众生,恐怕很难有人及其项背了。" 陈群投奔曹操后,曹操非常重视,但并没有重用他,后来有人向曹操推荐王模、周逵,陈群告诉曹操这两个人德行有问题,曹操不听,结果这两个人真的因犯罪被处死,曹操这才知道陈群知人之明,还亲自向他道歉,之后陈群向曹操推荐陈矫、戴干,后来戴干在东吴叛乱中尽忠而死,陈矫成为了一位名臣,于是陈群因知人之明而名声大噪。陈群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深受重用,曾担任御史中丞、尚书令、镇军大将军、司空等,仕途一路高升,著名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就是由他创立。如果当年刘备没有错失他,或许蜀国的政事会处理得更好,诸葛亮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可惜没有如果,刘备失去两位人才只能说遗憾,但并没有太大的损失,毕竟刘备人才众多,而陈登、陈群离开后也得到了重用,并没有导致人才埋没。现在很多企业或单位每年从名校招收大量的人才,但并不一定会重视人才的流失,毕竟可以源源不断得补充,而这些人才在离开后也能再找好更好的平台继续施展才华。这种现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