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新课标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萌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新课标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萌发。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1、"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2、"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自读—交流—积累(拓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1、"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教学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三阶段(3)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领悟表达,积累运用——归纳总结,课外延伸。(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①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②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2)领悟表达,积累运用。本阶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读文本"阶段的继续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3)归纳总结,课外延伸。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这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即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譬如,搜集阅读和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料、编演课本剧等。 2、"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还可采用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等。提倡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1)基本式:自读—交流—积累(扩展)。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的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2)变式一:自主选择式。即在自读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考,然后交流。(3)变式二:质疑解惑式。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 三、基本模式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为此我们要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