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8-163-01 摘要 电力资源在社会娠的当下已经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为了电力企业健康并持续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对政工管理的体系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设计。创新企业文化和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分析电力企业中的政工管理不仅能落实企业工作还能协调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创新政治工作的管理对企业生产和经营以及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十分重要的。政工管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一个内容。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存在问题 政工管理 措施与方法 重要性分析 一、电力企业政工管理现如今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政工管理现如今存在的问题一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不健全的政工管理体系、落后的政工管理模式以及不够高的政工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是不健全的政工管理体系,政工主体、手段、构架和文化是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们也贯彻整个的政工管理体系,政工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会导致企业部门联系不够紧密从而减低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阻碍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其次是落后的政工管理模式,新时代的发展已经使原始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管理效率也是传统经济体质理念应用的一个常见后果。最后是较低的政工管理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的人员素质以及缺少灵活应变的工作思想是政工管理人员存在的具体问题,政工管理人员的学位水平以及老套的管理经验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政工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重要发展意义 (一)电力企业中政工管理的地位 政工管理就是为了增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而形成的,政工管理要将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和党和国家政策结合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领导、企业员工以及客户之间的联系都可以通过政工管理来实现。用户与市场的联系可以通过政工管理的内部管理来加以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通过政工管理来结合客户需求以及当时公司的发展进度来得以实现。 (二)政工管理在电力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政工管理在电力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要分为三点来说明,这三点分别是创新电力企业中政治工作、推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以及确保落实电力企业中各环节工作。首先,新政治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觀念的不断改进,员工的思想偏差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政治工作的结构和功能改进也能不断促进政治工作的创新。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能促进员工思想的提高以及促进员工的团结意识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政工管理。最后,政工管理能够落实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从而能够保护电网的安全运行。完善相应的制度可以将整个企业的各部门联系进而形成.个完整且紧密的有机整体。 三、电力企业政工管理的优化措施与方法 (一)革新电力企业政工管理基本模式和完善管理体系 在政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上级与下级的联系以及要更加重视下级员工的思想变化以及实际需求。政工管理的优化离不开所有员工的思想汇集,科学的政工管理基本模式需要结合当今社会的具体发展以及员工的具体诉求。政工管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企业人员的思想创新与必要技能的培训,革新电力企业政工管理基本模式和完善管理体系还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的努力。 (二)电力企业政工管理的水平需要整合人才队伍 电力企业政工管理的水平不仅需要创新政工管理模式还要提高员工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建设人才队伍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人员的需求数量还要考虑人员的质量,审核保证制度就是提高选拔人才质量的方法之一也是提高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的方式。业务执行能力也是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工工作队伍的整体质量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素质,二是思想素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提高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政工工作队伍的整体建设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四、结语 落实党政工作对于改革电力企业和促进电力企业时效性发展起着很重要的影响。管理和建设党政工作在发展电力企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实践与纠错,也需要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因此发展党政工作与重视党政工作是很必要的。政工管理工作不仅能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还能加强员工与员工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思想碰撞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本勇.政工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5(19):86. [2]赵强.试论政工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4(21):60. [3]李力.做好电力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途径[J].低碳世界,2014(23):320-321. [4]周映富.浅谈企JkA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芡创新的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2(7). [5]王桂丽.谈加强电力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具体路径[J].经营管理者,2015(2):349. [6]武永红.关于新时期电力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2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