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安徽清明节


  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安徽各地皆有禁烟火和吃熟冷食的风俗。
  传说此俗是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的。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逃亡在外,历经艰辛,颠沛流离十多年。当时辅佐他的介子推忠心耿耿,时刻护卫左右,与他患难与共。有一次,他们在山上迷了路,没有任何吃的,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差点饿死。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给重耳吃(割股奉君),重耳非常感谢介子推的救命之恩。后来,重耳做了国君,成了有名的晋文公。晋文公重重地赏赐了许多与他同甘共苦的有功之臣,可单单把介子推给忘了。
  介子推秉性清高,虽然心里很不痛快,但也不想邀功请赏,便离开晋文公,背着年迈的母亲进深山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后来,经人提醒,晋文公想起介子推来,觉得由于自己的疏忽而放走了一位忠臣,心里十分不安,便立即派人去寻找,想请介子推出来做官,但介子推宁死不肯下山,晋文公无计可施。这时,有人建议采用放火烧山的办法,说介子推是个出名的孝子,你一烧山,他的母亲肯定受不了,介子推就自然会同老母亲一起出山的。晋文公一想有道理,便下令烧山。风猛火烈,连烧三日,也不见有人出来。最后派人上山一看,介子推和母亲一起抱着一棵柳树被烧死在山中,在他烧剩的衣襟上还留下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到此诗,失声痛哭,并为介子推的祟高气节所感动,于是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全国禁止生火烧饭,只能吃干粮和冷饭。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最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寒食禁火"的民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并形成了寒食节。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相距仅一日,后来寒食节也就渐渐与清明节融合成一个节日了。
  清明节在有的地方也称"鬼节",是个祭祀先人的节日。清明前,各家都为已故亲人上坟扫墓,表示对亡灵的哀悼和缅怀。杜牧在安徽池州写下了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很好地展示了清明节的民俗事象。祭祖时,后人为坟墓清理杂草、加添新土,燃上香烛,焚烧纸钱,叩拜或默哀。近年来,人们在清明节祭祀时多是供奉鲜花,也有焚烧纸车、纸马、纸房等祭品的。在安庆地区,清明节时在外地的后人必须回老家,以家族为组织形式扫墓上坟。由于清明节正值暮春,人们扫墓后往往踏青春游,踏青之俗便形成并很快遍及各地,并称为"踏青节"。
  清明节的主要风俗还有吃鸡蛋、插柳、放风筝等。淮北人有清明早上吃煮鸡蛋的习俗,俗称"清明不吃蛋,穷得乱打战"。午餐多吃冷餐,仿古时的寒食节俗。每逢清明,家家在屋檐下插柳枝,因为民间流传有"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后来,插柳又逐渐演变为植树。
网站目录投稿:以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