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父亲牛家有女初长成


  "今天是我的生日,感谢十八年前的那个晚上你和我妈的付出!老爸,我爱你!"——这是我闺女在三月八号她生日当晚从阿德莱德发给我的短信。我也马上回复一条"算你有良心,我的辛勤耕耘没白费!祝孩子十八岁生日快乐!老爸爱你!"
  我和女儿一直非常相亲相爱,有时简直超越了父女关系,像恋人,像哥们,无话不谈。今年女儿考大学,放假早,为了接女儿我六点起床,早早等在机场。耐心等了一会,眼前突然出现个大美女,调皮地笑着向我招手,一米七一的个头,苗条的身段,漂亮的脸蛋,不俗的气质——看着眼前我这个最成功的作品禁不住马上把她拥在怀里,有点想哭。孩子自己在海外学习三年了,我们都经受着离别之苦,我天天想念着她,她同样日夜思念着我和她妈妈,特别是得病,受了外国小孩欺负和失恋之后。可怜的孩子啊!但鼻子稍微酸了一下就马上调侃起来,她更是看不出一点情感上的软弱。我为孩子的坚强感动。平时我和女儿好的简直没大没小。走在街上碰见她熟人、同学,总是拍拍我的肩,给人家介绍:"这是大牛,我的男朋友",碰见不了解的人总会把人家吓一跳。她的聪明、才智和调皮劲儿让我自豪。每次遇到工作和情感上烦心、伤心的事情,想想女儿就会得到些快慰。今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收到一条没留姓名的短信,让我感到突然和恐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是心甘情愿养我一辈子的男人,我爱你!"——妈呀,我又答应养谁一辈子了?正抓耳挠腮,紧接着又到了一条"祝老爸父亲节快乐!"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又是她的恶作剧!
  我的宝贝女儿大名叫牛睿仪,小名娇娇(出生前一个晚上我做梦给她起得名字)。小名至今沿用并广为人知。大名可是更换了不少。开始我起名牛牧童、牛牧野,她妈觉得不好听,太男性化,就起名牛梦娇。后来她妈又找算命先生算了算说笔画不对,就改名牛琳君。上小学时孩子学习不好,她妈又找人看名字,说这个名字考不上大学,就改名牛睿仪了。在名字上我拗不过她妈妈,但她小时候我照顾得最多。刚出生时一直包在小棉被里,我天天守在旁边逗她玩,并对她不舒服时的哭喊深有研究。每当孩子哭闹时我都能准确判断出是尿了还是饿了,是得病了还是无病呻吟……几个月下来判断准确率能达到90%。还有就是洗尿屎布,她妈看见就想吐,所以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我。我却越洗越上瘾,一天不洗就觉得空虚。当时我们家在我上班的医院的"贫民窟"里,很小的一间"牛棚",却让我装饰得很有特点。童年的娇娇就是在这儿长大的。
  娇娇从小就表现出语言上的天才,六个月就学会叫爸爸妈妈。当时请不起保姆,靠家人轮流帮忙看护,在一岁多的时候就经常把她自己锁在家里我们去上班。经常为了让我们早点回家看她,搞出点吓人的花招。有一次我和她妈前后接到她打的电话,说她的手被刀子割破了,流了好多血,边打电话边哭。我俩火速赶到家里,一开门见她正坐在床上玩呢,手上就一个小红印儿,一点血没流。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自残,反正是小题大做,哭笑不得。还有什么诬告邻居小姐姐小哥哥啊,把做饭的锅当尿盆啊等等,很多让我当时头疼但至今难忘的太多事情。
  再后来就开始幼儿园、小学、中学了,从此也开始了孩子们最痛苦的阶段。我一直认为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玩,等过了玩的年龄再让你玩也没玩心了。其实玩本身就是素质教育,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和创造力。而在中国,最累的、最辛苦的是小学、中学的孩子们。因为小时候受了苦,等考上大学才开始补玩的课程,但又不是玩的年龄,所以总是玩的不地道,甚至玩出事儿来。所以从小我没有给娇娇任何压力,每次受了老师和她妈妈的批评我都会安慰她。因此娇娇周末回家都愿意跟我在一起,这样可以不写作业,可以尽情的玩耍。每次的家长会娇娇都愿意让我去参加,因为我会帮孩子们说话。有一次参加她初中时的家长会,女班主任老师拉着满是横肉的脸,指责张三不听话,李四不老实时,我实在忍不住了。我站起来问老师:"你为什么总让孩子听你的话呢?你的话全是真理?就不允许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吗?老实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学生吗?"老师不说话了,孩子们为我的挺身而出鼓掌,从此家长会再也不通知我了。事后娇娇神秘的告诉我:"老爸,你太帅了,我们班的女同学都争着给我当后妈呢!"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老师让学生听老师的话,家长让孩子听家长的话。如果真这么做了最终教育出来的孩子永远超不过老师和家长,我们的社会还怎么进步啊!所以在中国学校就出现一个"后十名现象",就是将来走向社会后在学校的前十名学生反而不如后十名更能适应社会。我们家长也总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再考研究生,找个好工作,最终还是落到了打工上。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已经很大了,甚至开始跟农民工争夺市场了,为什么不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呢?娇娇凑合读完了初中,她妈托关系给找了个全省有名的"好高中",辛集中学。家长形容像军营,学生形容像监狱,升学率很高。结果没待半年就实在忍受不了,坚持退学。她妈妈本来想让我做工作,结果我被孩子说服了,同意了退学。她妈一气之下心脏病犯了,经抢救有效,好了。为了她妈不再犯病我给孩子做通了工作,也和她妈做工作,说好读完高一后同意退学。娇娇怕我们变卦,三方还签订了协议,签名并按了手印。可好景不长,重返学校没几天我和她妈被学校校长请去了。娇娇给她班主任写了十五张大字报,一夜之间贴满了饭堂,文革开始了!我看了内容,虽然觉得没错,都是控诉老师讲台上随地吐痰啊,讲课不用普通话啊,偷看学生手机短信啊等等。但毕竟不是文革时期,老师哭闹着要辞职,校长也只好给我们做工作:"把孩子带走吧,这孩子个性太强"。正赶上前几天有个高三男生被老师当众羞辱跳楼自杀了,她妈也就无奈同意带孩子回家。中国混不下去了,出国吧,这才去了澳洲。
  在澳洲的三年是娇娇变化最大的三年。看得出那里的教育环境非常适合孩子们的人性。从她的知识结构,心理变化,社会交往能力都使我和许多朋友感到吃惊。特别是健康的心理,让我踏实和放心。我突然想起我的外甥史甲一,以前是多么天真活泼,开朗好动的孩子啊,自从上了初中突然变得少言寡语,自闭害羞,完全变了一个人。难道是长出了喉结,有了羞耻感?还是中国教育改变了他?我并非完全否认中国的传统教育,比如在基础教育方面也值得其它发达国家学习。如果在素质教育以及整个教育结构中再多考虑一点孩子们的人性特点会更好,中国的教育改革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
  我时常想,我们生孩子养孩子的目的何在?除为了人类繁衍之外其它理由好像都站不住脚。什么为了作伴啊,为了养老啊,都是我们父母自私的想法。可人类已经这么茂密了,未来的孩子会承受更大的生存压力。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是无法避免了,因为我们这一代出生的太集中了。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肯定是个大问题,指望孩子肯定没戏,四个老人两个孩子;指望政府更没戏。我曾经跟许多朋友探讨过老年和死亡问题,"老人互助,天堂之旅"——把我们每个人的钱都拿出来建立老年俱乐部公共基金,靠老人们互相关照,互相温暖。如果得了绝症就几个人凑一辆车,带上每个人的墓碑开始"天堂之旅"。死一个,深埋一个,栽棵树,立上墓碑,接着流浪--最后司机把我们的死亡记录和坟墓位置图带给各家孩子,到时向着那个方向烧张纸以示祭奠。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恐惧死亡只能使死亡更早来临。我和娇娇讲完我的死亡计划时她突然说:"如果转一圈又活着回来了该多丢人啊"!真是我的孩子!多好的心态啊!祝我的宝贝女儿天天幸福快乐!
  注:在娇娇七岁时我和她妈妈友好分手,但都没有因此减少对孩子的爱,我和她妈妈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友善。我们俩经常一起陪孩子吃喝玩乐,所以娇娇心理上没有因我们的离异受到影响。
  食草堂生产车间:犹如艺术殿堂般的厂区,艺术气息随处可见,其产品是艺术的结晶,这里的细微之处几乎全都充满艺术。
  扑面的是新鲜的气息:门口是实木的栅栏,栅栏旁边是用辘轳和鹅卵石砌起的墙,水泥柱做的长廊两边种着葫芦,各种品类的葫芦已经琳琅满目。在院子里随处可见别出心裁的设计:灰色的办公楼,点缀着几个一米多高的大缸,厂房里、楼梯旁,都是用废旧物品做成的艺术品:有攀登的勇士,有竞技的车手,用一个旧摩托车发动机和水箱组成的人物,也颇有情调,厂房前有一块土地,种着红薯,房前屋后,最多的还是向日葵……
网站目录投稿: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