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 安徒生 在浪花冲打的海岸上, 有间孤寂的小茅屋, 一望辽阔无边无际, 没有一棵树木。 只有那天空和大海, 只有那峭壁和悬崖, 但里面有着最大的幸福, 因为有爱人同住。 茅屋里没有金和银, 却有一对亲爱的人, 时刻地相互凝视, 他们多么情深。 这茅屋又小又破烂, 伫立在岸上多孤单, 但里面有着最大的幸福, 因为有爱人作伴。 (周枫 译)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驰名世界的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有的至今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夜莺》和《白雪公主》等,真实地描写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嘲笑了贵族的无知,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乐观主义信念。有的童话甚至塑造了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安徒生的童话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安徒生的创作丰富多彩,既写童话,又写游记,既写自传,也写诗歌。他的《茅屋》就是一首在手法和结构上都颇具特色的爱情诗。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纯真"二字来形容爱情,表达情感。因为不纯洁、不真挚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或者说根本不是爱情。但是,究竟要"纯"到什么程度,到底要"真"到什么地步? 恐怕找不到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但是,当我们读了《茅屋》这首小诗后,定会对"纯"的程度和"真"的地步有所把握,有所了解。 "在浪花冲打的海岸上,/有间孤寂的小茅屋",说它孤寂,是因为它的四周"无边无际"。说它荒凉,是因为它的周围"没有一棵树木"。作品以"茅屋"为基点,把爱情的主题放到只有"浪花冲打"、"没有一棵树木"的荒凉无比的一所小茅屋中来展开。从而一开篇就在读者的眼前造成了一种残败孤寂的视觉形象。其情、其景,有点像中国古诗中的那句"枯藤、老树、昏鸦",使人伤情,令人伤感,真可谓先声夺人。但作者并不肯罢休,在第二节一开始,继续用"只有那天空和大海,只有那峭壁和悬崖"对小茅屋的孤寂气氛进行渲染,加重了读者视觉中的凄惨印象。写到这里,作者突然笔锋一转,"但里面有着最大的幸福,/因为有爱人同住"。这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一转折,使第二节的前后四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倾刻间,那所凄凉、冷清、孤寂的小茅屋充实了,有了勃勃生机,有了欢歌笑语。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爱人同住",这才是人间的"最大的幸福"。在第三节中,诗人将描写的镜头伸进了小茅屋。"茅屋里没有金和银,/却有一对亲爱的人",作者以金银和爱情相对比,认为黄金有价,而情义无价。黄金可以买到一切,唯独买不到纯真的爱情。因为就在这"没有金和银"的茅屋中,"一对亲爱的人"在"相互凝视",沉醉在爱情的梦幻中。到了第四节,诗人调远了焦距,铺陈茅屋的外观。"这茅屋又小又破烂,/伫立在岸上多孤单"。然而,就在这"破烂"的背后,却有着"最大的幸福"。就在这"孤单"的背后,却有着欢乐永存,"因为有爱人作伴"。诗人用鲜明的对比手法,通过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里及外的描写,深刻地表明"纯真"的爱情应当摒弃任何物质的因素,摒弃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爱情的"最大的幸福。" 安徒生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作品中大量采用下层人民的语言。这首诗也不例外。它结构匀称,情调明朗,语言生动,自然流畅,有浓郁的民歌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