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教育输出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等交流和合作的不断扩大,作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利用区位和教育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大力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来华、合作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搭建交流平台等实施高职教育输出,对于服务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教育质量提高及高职院校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盟各国;高职教育;输出;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3006905 高职教育输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一个国家高职教育以国内化甚至区域化为基础和前提,面向国际发展的、动态的、渐进的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民族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高职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诸功能中的过程。"[1]广西作为我国直接面向东盟各国的前沿地带,处于中国—东盟高等职业教育输出的"桥头堡"位置。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伴随着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等交流和合作的不断扩大,作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时机,充分的利用区位上的优势,发挥自身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资源优势,向邻近的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等高职教育还相对比较落后的东盟国家和地区,实施高职教育输出,提升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打造高职教育品牌,促进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中国—东盟高职教育输出的背景 在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中国面向东盟各国进行高职教育输出是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中国—东盟自有贸易区建设、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等在新时期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职教育国际化 高职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前沿,正逐渐从区域的、个别的市场,演变成全球的市场,正逐步走向"无边界"[2]化,走上跨国发展的道路,因此实现高职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职教育国际化是高职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按市场规则的合理流动,是一种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3]具体来说,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资源配置,包括两个方面:高职教育资源的引进与输出。一方面,高职教育资源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内容、管理模式、办学体制、教育方法等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和适度引进,以搞活我国职业教育市场,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为我国职业教育争夺全球职教资源做准备。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资源的输出。主要通过跨国办学、联合办学、互派留学生、出国访问、进修等多种形式走出国界,去发现问题,学习经验,深造人才,吸纳教育资源,扩大影响,让世界了解中国。但必须防止我国职教资金和优秀人才的大量外流。因此,国际化从来都不是"单向化"的,而是"双向化"的,只有坚持输出与输入相结合的原则,才能真正达到国际化的目标。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跨出了某一个国家的界限,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主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速了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分工及物质、资金、人力、信息等世界资源市场的形成,[4]促使区域内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业技术做出调整和变革,要求各国之间彼此了解各自的文化特点、历史背景、社会现实,而高职教育作为文化、技术等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途径,不单是作为一种产业生存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而且还承担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所需的国际型、通用型和专业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双方在经济、贸易、技术、文化、人才等方面的联系更为密切,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下,跨越地域、民族、文化的因素,通过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技术咨询和服务、优质课程资源输出、吸引留学生等方式和策略,向东盟实施高职教育输出,在提高高职教育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同时,也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三)东盟各国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急切需求 东盟作为亚太地区成长较快的经济体之一,随着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的开发和建设,急需一大批在各行、各业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精通专业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高职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力,承担着为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的作用。但是,面对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既有新加坡这种先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又有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这样后发展中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还有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这样后发展中转型经济国家。"[5]因此,在东盟各国中,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再次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对于除新加坡之外的东盟各国,特别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一方面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由于高职教育较为落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高职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低下。针对这种现状,中国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新加坡职业教育发达的优势,积极学习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和模式,同时针对其余东盟各国的实际需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方针,开展一系列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中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质量。 二、中国—东盟高职教育输出的意义 中国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良好契机,面向东盟国家输出高职教育资源,对于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学习先进办学理念和形成高职品牌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高职教育是面向地方经济、面向产业、面向大众的高等教育形式,其根本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促进区域经济的平稳、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水平。中国面向东盟输出高职教育相比与普通教育来说,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6]主要体现高职教育资源的输出。高职教育资源的输出既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教学模式、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等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又包括把这些资源投放到市场,去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为东盟国家提供培养培训服务。但是,高职教育的输出,在促使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高职教育理念和思想传播、提高人才的技术水平的同时,存在着学术话语权、争夺文化控制领域、争夺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战争"。[7]这种"战争"促使着竞争的加剧,反过来促进新思想、新内容、新技术等的不断涌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高职教育输出中,不可避免地会带着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等方面的文化和习俗,高职教育输出要有理解和包容的精神,尊重、支持、理解和接纳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只有摒弃不同民俗文化之间的差异,寻找民俗文化之间的共性,才能为高职教育输出创造条件。高职教育输出在促进本土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时候,也通过高职教育输出吸收国外先进的文化,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把优秀的文化输出,使文化交流真正变成双向交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本土高职教育文化的发展。高职教育文化的发展,主要是指高职教育内涵的发展,具体包括高职教育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其次,有利于区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除代表高职教育文化发展的先进方向、先进理念和先进思想之外,还代表着为北部湾经济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培养全方位、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最后,有利于民俗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三)有利于学习先进办学经验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影响,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积极实施"走出去"国际化办学模式,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模式,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和水平。比如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提出"教学工厂""无界化""经验积累分享""无货架"等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有效地提高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同时,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技术革新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以及终身教育、全民教育、技术教育等的兴起,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学习、借鉴、吸收、利用国外先进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等办学经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布局、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以及技术变革和革新、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研发等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品牌效应 一所高职院校的外在形象,直接反映出这所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和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通过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思想,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实训设备等。一方面,可以向世界展现中国高职院校的外在整体形象,使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职业院校、机构和个人了解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色,为打造国际知名职业教育品牌,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国高职院校的内在整体形象,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形成中国高职教育的良好口碑,在高职院校的办学、招生、就业及教学、师资等方面形成品牌效应。 三、中国—东盟高职教育输出的优势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职教育从兴起、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高职教育输出是以民族、国家的国情、文化的多样性为前提。加强面向东盟各国的高职教育输出有着天然的优势和条件,一方面,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现阶段中国高职教育已经具备了比较高的水平和质量,为高职教育输出创造了良好的自身条件,这是内部优势;另一方面,从外部优势来讲,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在东盟十国中,除新加坡职业教育较为发达之外,中国相比其余东盟各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比较优势。 (一)内部优势: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具备较高水平 首先,高职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确立。高职教育逐渐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 其次,高职教育已形成一个独立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职院校的数量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形成特色。截至目前,在我国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各个地级市已经基本上至少有一所高职院校,区域分布比较均衡和协调,这些都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体系和结构。 再次,高职教育的规模与多元化办学格局已基本形成。高职教育打破传统的政府统一集中办学的单一格局,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不断创新,已进入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新阶段,[8]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高职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并引导着高职教育不断深化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最后,高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高职教育"就业本位"办学方向的回归,不是意味着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也不再是盲目地转向普通教育;而是高职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使得毕业生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二)外部优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高职教育输出除了具备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之外,还必须具备天然的区位优势。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性包括职业性、区域性和灵活性,[9]其中,区域性的优势显而易见。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10个国家之中,中国与越南、缅甸、老挝三个国家陆地接壤,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其余7个国家也隔海相望,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前沿地带有广西、云南、海南、广东四省区,其中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南亚既有陆地相连,又有海洋相连的省区。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是连接中国内陆地区与东盟市场的重要通道,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及大东盟经济圈的汇合部。同时,首府南宁被定为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地址,与东盟国家在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经贸方式等方面各有经济互补性,给了提升广西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提升广西在全国走向东盟的前沿地位的良好机会。 目前,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10个国家之中,新加坡经济最发达,职业教育水平最高,其余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其经济发展相比中国来说,都比较落后,职业教育水平也较低。随着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推进,为我国高职教育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高职院校要紧紧地抓住这一机遇,在继续提高自身办学实力的同时,积极利用东盟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相对落后之间的空隙,积极开拓职业教育全方位发展的空间,开拓国际教育的市场空间,积极地利用市场优势,输出自己的职业教育优势资源和经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新的通道。 四、中国—东盟高职教育输出的策略 (一)抓住时代机遇,大力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来华 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有利时机,鼓励具有品牌优势和专业优势的职业院校,扩大对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来华。第一,设置政府奖学金。由国家、地方和学校专门针对东盟国家设立不同类型的政府奖学金,鼓励东盟国家品学兼优学生来华学习。比如,自2007年起,广西先后设立了广西政府老挝留学生奖学金、柬埔寨留学生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等,其中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经费达到每年1 500万元。第二,突出质量和特色。职业院校要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必须要突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以围绕东盟各国产业发展需求和服务国家经济"走出去"发展战略为突破口,突出专业优势,加大招生宣传,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来华。第三,互利共赢。互利共赢是合作双方共存的根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和教学资源,以友好城市、姊妹学校等为平台,通过课程和学分互认、师生交流、教师培养等途径,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 (二)合作开发课程,实现课程资源优势互补 课程是职业教育输出的一种重要资源,这是因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因此,课程开发的质量关系到职业教育输出的成功与否。在面向东盟各国职业教育输出中,由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技术等的差异,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的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单独由一方开发出的课程,也存在被另一方排斥的现象,这就需要合作开发课程,实现课程资源优势互补。 跨国性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排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东盟各国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技术技能需求、职业教育知识和学科的发展体系以及学习者的个性,重点设置一些具有急需、特色专业的课程,课程内容的选取也要符合学生职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内容的排序上,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地域、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体制以及学习者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一定要优先考虑符合东盟各国的文化习俗,然后在考虑其他。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与东盟各国合作开发课程时,一定要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双方人员共同参与,重点开发一些有特色、技术含量高的品牌课程。课程开发的质量如何,只能通过课程实施来检验,课程的实施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到境外与国外高校进行课程合作。二是在校内与国外高校共建课程或学院。"[10] (三)共建实训基地,创设"零距离"实训环境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保障。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体现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并与行业发展水平同步或适度超前,同时与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管理机制等密切相关。[11]在面向东盟国家的高职教育输出中,通过与东盟国家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构建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零距离"衔接的实训环境,对于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扩大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及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东盟各国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企业等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在实训场地、仪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各种管理与服务平台上相互共享,有利于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及提高投资效益。避免设备的分散重复购置,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投资效益,又可保障设施配备齐全和达到相当的规模,实施全面有效的技能、技术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效提高实训基地对新设专业的适应能力,还可以促进技术交叉和提高研发生产的综合能力。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商贸协会、泰国正大集团公司,越南鼎爵实业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紧密合作共建"跨国式工学结合"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语言及异国职业实训环境,学生得以参与翻译、导游、会务管理等岗位实践,训练听、说、译、写等小语种专业技能。 (四)搭建交流平台,鼓励职业院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 1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 目前,为加深同东盟各国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许多省市、高校等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与东盟各国交流的论坛,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贵州铜仁举办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活动,但其中最具有影响的是自2012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一届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到现在已经举办两届。整个论坛分为两个部分,联展和论坛。其中,"联展"分为中国—东盟院校合作洽谈会、中国—东盟合作交流巡礼、职教成果展、职教装备展、学生才艺表演等5大部分;"论坛"包括主旨演讲和学术报告会两部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的举办,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对外合作交流,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加快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了中国—东盟发展战略。 2开发东盟职业教育网络平台 为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职业教育为纽带,以友谊为桥梁,共同促进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繁荣的亚洲和世界贡献力量,由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联合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办公室,共同开发"东盟职业教育网"。"东盟职业教育网"旨在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交流合作新动态、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制的发展变革、农村转型中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工作世界中的全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的教师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国际与地区合作等方面搭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目前,"东盟职业教育网"已初具雏形,"东盟职业教育网"的建立,将对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与职业教育服务,以及完善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应用体系服务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龙祥.论高职教育的国际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9. [2]顾建新.跨国教育发展理念与策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59. [3]杨旭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标准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4. [4][7]何涛.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75,77. [5]保建云.国际区域合作的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32. [6]张辉,苑桂鑫.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8,(25):16. [8][9]杨民刚.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思考[J].教育研究,20085,(5):100,101. [10]贺继明.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4):27. [11]吴晓川.当代职业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399. Analysis on the Advantages and Strateg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utput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WANG Zhongchang (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Nanning 530008, Chin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utpu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ASEAN Free Trade Area,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is area should seize this opportunity, take the advantages of location and teaching, and realize the education output by taking the methods as follows: attracting the ASEAN students, cooperating in curriculum design, sharing the training bases, and constructing the platforms.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s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cultural exchanges, coope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brand. 【Key words】ASEAN countri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utput; educational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