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含义、成因方面进行研究,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一)超额准备金率逐渐降低 通过对相关数据查询,我们发现,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近年来处于下降的趋势;此外,就超额准备金率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高很多,其原因主要在于,相比较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吸收资金方面处于劣势,因此,这使其在日常中更加注重经营。总体上来看,尽管金融领域目前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呈现出下降的总态势,实际上其仍然还是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上的,因此从这一个方面来看的话,当前银行系统还是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的。 (二)存贷差持续扩大且比例降低 所谓存贷差,实际上就是指存款和贷款两者的差额。从1995年开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伴随着有关风险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针对外部监管也逐渐迎来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因此作为银行而言,其必须越来越重视那些风险相对较高的资产;其次,存款也始终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的结合,使得存差也在日益增加,这实际上也是银行的流动性过剩的具体体现。 (三)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 银行间市场,最近这些年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迅速,而且其在面对资金富余或短缺时的调节能力也在日益提高,因此,其已经慢慢发展为进行短时间内的投资和融资的主要途径;事实上银行头寸、资金供求这两者都是能够通过其利率变化的情况进行判定的:如果利率提高,则资金的供应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如果利率降低,则资金的供应量超出了实际需求,表示银行头寸是非常充足的。 (四)存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 另外一个可能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就是,资产负债结构、期限两者间匹配不当,其中一种最不利的情况就是中长期贷款所占的比例较高,而缺乏短期流动资产。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风险的内部诱因 1.我国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造成的风险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于流动性风险把控和管理工作不到位,这个问题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尤其常见。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领域流动性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央行在背后的宏观调控,相关部门直接对商业银行提供保障性政策。而针对流动性风险,各个商业银行将对其的控制依托于央行的监督管理,这样就造成了风险把控的主导权错位。 2.缺少合适的流动性风险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控的手段和措施的落后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专门针对流动性风险的和没有具有先进的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我们能够清楚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之所以没有能够建立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由于第一,从组织机构上来看,大部分的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建立专门针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部门。因此,就没有对流动性风险作出深入、细致、详尽、具体的调研和管控;第二,从整个流动性风险管控流程来看,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从流动性风险把控的早期预警发现,到中间时期的风险转移,再带最后风险及时补救等几个流程都没有建立良好的管控机制。对于流动性风险管控的手段和措施也较为落后和笼统,主要方式仍旧集中在使用风险准备金、债券回购等等传统方式。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风险的外部因素 1.商业银行流动性受汇率改革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放开货币政策,从2005年开始,我国开始了货币汇率市场化的探索,才用了与国际接轨,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对汇率进行调整和管理。我国随着金融领域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新形势下的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最新的发展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但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会给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短期影响,贸易顺差,资本净流入以及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给我国带来了流动性的剩余,也就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等级。 2.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对流动性环境的影响 债券市场化以及股市这类直接融资方式,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流动性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的选择以债券的形式,或者直接上市进行筹措资金,获取一定的流动资本。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我国企业原本通常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被这种方式所取代,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利润,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盈利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利益获取,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增大。 3.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如果利率受到市场影响预备下降,那么势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存款,并相应减少贷款,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影响;相反地,如果利率准备短时间内上升,那么各方面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就会短时间内出现激增的情况,再加上银行存款数量较小,供给关系出现不平衡,因而产生了相应的流动性风险指数上升。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层面 1.健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控制系统 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从长远角度考虑,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流动性风险把控制度,创建流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的智能划分,充分调动员工的风险把控意识,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由银行董事会制定基本政策,管理层制定执行计划,最后下发到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落实,银行董事会进行监督和考核。 2.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商业银行应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发展丰富资源配比,积极调整资产结构,以一种多渠道、多资源的方式,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抵抗流动性风险能力强的资产结构。 (二)外部监管层面 1.完善银行破产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目前国际上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使得存款在保险公司的严格监管之下,通过预警机制,能够尽早发现金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施行存款保险模式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需要对银行的信用进行确认;另一方面就是保护普通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这样的保险制度能够对储户的存款提供一定的保障,能够有效稳定银行在进行资本转移和投资中的风险等级,而且,又能够通过保险公司,对商业银行的运转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2.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 存款准备金是我国央行在调节流动性方面指定的具体制度,是一种常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笔者认为,第一,存款准备金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存款加以区别对待,比如,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应该以不同的存款准备金进行应对。第二,对于商业银行目前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核算利息的模式予以摒弃。我国商业银行超额的存款准备金收到央行相关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影响,增减都会受到限制,根据货币数量进行调节,因此,应该取消超额存款准备金的计息制度,加强货币政策的效果。另外,央行应该准许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处理比较急迫的风险挽救。 (三)金融市场方面 首先,完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浮动弹性。必须大力推动我国进行外汇制度的改革,针对汇率问题,进行灵活化的操作,逐步实现外汇储备的市场化和需求化。其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金融市场改革步伐。我国需要进一步的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并且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这样才能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良好的、健康的发展环境,而这个发展环境对于商业银行领域流动性风险的把控更有把握,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