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人身装饰玉玉带钩


  带钩是用于革带端部的零件,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常见的带钩有铜、铁、玉等制品。我国有使用带钩的悠久历史,良渚文化玉器中有钩状器物,被称为带钩。这种带钩短而宽,正面投影为长方形,两端向下弯卷,一端卷成筒形,一端卷成钩形。
  这类器物同后来的带钩形状差别较大,在商、西周玉器中又没有类似器物,发展方面出现了断代。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数量颇多的铜带钩及玉带钩。这些带钩同后代的带钩样式类似,一直延续使用到清代。这类带钩为细长形,钩头向上,背面有一个凸起的榫,或称为纽,用以连接革带,佩于人身。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带钩有较统一的形式:可能产生于更早的时期。
  战国以后,带钩使用主要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横钩,钩、纽可套带;一种为竖钩,钩头向下,可挂物,如印玺之类,还指用于服装扎结的纽钩。
  目前我们见到的战国玉带钩主要有四种。一种为短小形,长度在10厘米以下,螳螂肚或琵琶肚,颈部逐渐变细,似鹅颈,钩头较小,似鸟头,向上勾回,勾腹雕勾云纹,腹下端呈圆弧形,背面有一凸起的纽,纽的端部较大,呈圆形。第二种为短宽形,条状,较厚,颈与腹同宽,钩头略宽,近似于方形,腹下端部亦为方形,有的作品在钩腹或钩头上有凸起的弦纹。
  第三种为细长形,腹长而宽,似扁担,有的腹部呈柱状,有的扁而宽,截面为长方形。这种带钩腹部的平面和两侧的平面上,雕有阴线几何纹,腹的最下端雕阴线兽面纹。带钩的钩头为龙头,这类龙头无角,嘴短而阔,眼圆而凸起,龙头结构简练,刀法深峻。第四种为形状变化了的仿动物形或几何形带钩,一般为镂雕,制造精致。
  汉代玉带钩延续了战国时期带钩的风格。有一些作品同战国作品风格近似,但多数带钩与战国作品有别。常见的有如下几个类型。
  兽头钩 做工极简练, 腹部近似螳螂肚,无纹饰,或有几道凸棱,钩头琢几道粗阴线,以示兽头,雕琢风格同汉代玉猪、玉蝉头部雕法类似,偶见简练的大坡刀。
  螭纹带钩 在钩的腹部雕凸起的蟠螭,螭头短而宽,足尖部有两个尖爪,这类带钩的识别主要在钩头、钩形及螭的风格方面。
  鸟形带钩 钩腹雕作鸟形,鸟身宽而略薄,翅部简练,鸟颈细长,鸟头为带钩的钩头。汉代鸟形带钩的钩身、钩头、鸟翅的图案组织,具有汉代玉器的一般风格。这种鸟纹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特点:一种纹饰结构简练,与汉代玉猪、玉蝉和前述兽首带钩风格近似,这类带钩在江苏等地的汉代墓葬中已有发现;
  另一种则纹饰复杂。翅羽宽而长,呈刀形,与真实的鸟羽不同,很夸张。这类带钩仅是依据传世品中的旧玉带钩进行排比而确定,考古发掘中尚未见到实物。魏晋到唐代的带钩目前发现得不多,也多由传世玉器比较而言,时代不甚确切。
  宋代玉带钩目前已发现了很多,或单独使用,或与环相配,成为钩环组合。大多为传世玉器,也有少量的考古发现。从形状上看,宋代带钩有以下几种。
  宽腹形 宽腹形钩腹似琵琶,宽而薄,下端呈弧状,颈部较宽,钩头亦薄。这类带钩的代表作品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玉带钩,钩头为兽面纹,钩腹雕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带钩,钩腹为纺锤形,但较薄,钩颈部略细,腹雕蟠螭,钩头为鸟头,鸟头与螭形带有宋代风格特征,故被定为宋代作品。
  窄腹形 窄腹形这类带钩的腹部窄而厚,背面的纽或称为方形,纽及连接纽的凸榫较高,钩腹往往带有仿古勾云纹。有些钩的腹部截面近似于方形,钩头近似鹿头形,仅有大致的形状,嘴长而上翘。
  钩的腹部窄而高,造型与纹饰都很随意,例如故宫收藏的鱼式带钩,钩腹为一条鱼, 鱼身呈波状,背鳍在上。鱼的腹部有一脐榫,鱼嘴吞一长柄,柄端为一龙头钩。类似的宋代作品,我们还能举出一些,这类作品的识别,要依据所雕纹饰的工艺特点、玉及玉的新旧程度综合判断。
  另外,传世玉器中有一类仿古带钩,它们的造型、纹饰接近于汉代作品,但无汉代玉器刚劲有力的风格,往往表现圆润。这类仿汉代玉带钩,常被鉴定家定为宋代作品,这类作品中的鸟纹带钩,鸟头进行夸张变形,翅部为排列的刀形羽,尾似扇面张开。这类带钩中还有一些是清代的仿古作品。一般来说,宋代仿古作品更接近汉代风格,清代的仿古作品纹饰烦琐而有新意,带有想象、夸张的色彩。
  元代的玉带钩在无锡大浮乡钱裕墓和西安市考古发掘中都有出土,两处出土的带钩有相同的特点,腹部薄而宽,有镂雕纹饰,钩头扁而宽,钩身较短,形状与台北故宫所藏两件宋代带钩近似。据推断这种形状的带钩流行于南宋到明初。它们的纹饰特点又依时代风格而有所变化。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玉器中也有类似的作品。依据这些作品我们知道,元代带钩的钩头有浅浮雕的花卉纹、龙首纹等,钩头薄而长,但龙首的五官短而靠前,龙多为双角,呈"人"字形,根部相并。带钩的腹部常雕花卉、蟠螭、荷莲图案,背部的纽有圆形、钩形、扁圆形等,有的钩还有玉钩环。另外在传世玉器中有很多体积很大的带钩,钩首为龙头,腹部雕螭,螭形有元代螭的风格。许多鉴定家把它们定为元代作品,但这类鉴定结论还需进一步取证。
  现存明代的玉带钩数量很大,种类也很多,主要为龙首钩,还有鸟首钩和其他类型的带钩。带钩的样式极多,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它们的类型特点。识别明代带钩,主要看玉质、造型、纹饰和加工方法。明代带钩多用白玉,一些玉中泛有青色,有的还带有玻璃光泽。钩上纹饰结构简单,雕刻较粗糙,不追求细部,龙首钩的钩头扁而宽,弯钩处宽厚,龙眼圆而凸,嘴橫平,上唇略长,钩腹雕螭,螭的种类也较多,一些螭的头部有较长的披发。
  清代带钩较明代更多,一般说,清代带钩加工精细,造型、图案不拘一格,其中有许多是仿明代的龙首钩。这种带钩的龙头上也制出凸型龙眼,或称"虾米眼",钩腹雕螭,这种螭同明清其他器物上的螭纹有所不同,头略圆,有很长的披发。
网站目录投稿: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