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临,很多想要通过寒假锻炼自己、接触社会、为家人减轻些负担的同学,会选择打些零工,这本是个好事,但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打工的时候合法权益经常受到损害。那么大学生在打工的时候,合法权益受到那些问题的威胁呢? 一是招聘中介良莠不齐。目前大学生寒假打工招聘市场的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招聘中介准入门槛低,市场无序,一些没有任何公司背景的个人也私下进入学校招聘,隐患重重。 二是用工协议存在"陷阱"。高校学生与招聘中介签订的协议书不乏这样的规定:每天工作时间为11小时,学生"必须完成"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学生"必须服从"招聘单位的安置及调配。相反,用工协议对学生打工的劳动保护措施、就业环境情况等均未提及。 三是学生打工缺乏有效监管。大学生寒假外出打工都是在校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高校根本无法监管。 多管齐下规范引导大学生打工 一些高校老师认为,大学生寒假外出打工,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不但提前接触社会历练了自己,还可以赚取报酬以工补学;同时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短期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局面,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积极意义显而易见。高校等有关部门不能因噎废食,而应主动创造条件予以规范引导。 对此,佰佰建议,高校可与社会上有资质、信誉好的中介劳务公司合作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外出务工,并按照劳动法规的要求,由学校、中介、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对学生工作时间、岗位工资、饮食、住宿等问题逐一规范,维护学生正当权益。 同时,学校应对中介推荐的用人单位事先进行实地调查,对学生培训上岗,学生打工期间派出老师跟踪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工商、劳动、公安应联合行动,整顿治理违规招收高校学生打工的招聘中介和个人,提高劳务中介的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学校应开展校企合作,将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场地延伸为学生短期务工的场所,为学生寒假以工补学提供长久的平台,构建寒假学生打工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们国家在劳动法规里就如何规范保障在校大学生打工的权益方面还是一个空白。所以大学生寒假期打工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应予以正视,尽快对大学生寒假务工发布指导性意见,并出台相关劳动法规,让大学生寒假打工名正言顺,短期务工权益保护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