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武则天为什么立李显为太子狄仁杰为此出了多少力


  太子,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可以算是一个国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角色,它代表着这个国家将来的皇位是有人继承的,也是可以稳定国家根本。唐朝时期,我们知道有一个女帝武则天,但不管皇帝是男是女,继承人总还是要有的。武则天最终将李显立为太子,她为什么会选择李显呢?在这一件事情当中,狄仁杰又出过多大的力呢?
  后世一直认为,武则天之所以立李显而不是立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付出最多,立功最大。其实,这个说法存在一定的水分。如果武则天非要立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是不可能阻拦的。一定是武家存在问题,而狄仁杰的谏阻恰好撞到了武则天的软肋。
  武则天上台后,对唐宗室的贵族进行了血洗,然后把武家的人大面积提升位置,封王、拜相。武氏很快掌控了朝廷的政权。以武周天授三年(692年)的谋反案为例。当朝的6位宰相有五位被诬告谋反,全部下狱。
  唐朝的宰相实行的是委员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长官甚至是六部尚书都有机会担任。宰相们办公的地方叫政事堂,有资格加封平章事的大臣,就会享有宰相的之名。同时,他所拥有的投票权,也意味着他也有一定的实权。
  天授三年的政事堂6位宰相有三位是武家的人,分别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攸宁以及武则天母系的亲戚杨执柔。另外的三位是狄仁杰、任知古、裴行本。这三位是靠个人能力爬上来的大臣,代表了真正的文官实力。
  让人很不解的是,天授三年的谋反案,六位宰相中非武氏宗族的三位狄仁杰、任知古、裴行本全部因为谋反罪被逮捕入狱。任知古、裴行本死不认罪,被折磨致死。狄仁杰立即认罪,保住了命,然后用衣服写了陈情信,托儿子带给了武则天,最终捡了一条命。
  武家的势力已经掌控了朝政,武则天立武家人为太子也是名正言顺的。为何她不敢立呢?最核心的原因是,武家人在军队中没有根基。即便是武则天当了皇帝,她也没有武功。通过手腕她可以掌控朝政,但是无法绝对掌控军队。
  以匈奴叛乱为例,梁王武三思前去招募军队对抗匈奴,努力了一个月,招募的人不足千人。武则天让庐陵王李显去招募,结果不到十天就招募了五万人。这就是唐宗室的影响力。武则天非常清楚,如果让武家继承大统,她死后,天下必然打乱。
  狄仁杰给武则天最重要的建议是分析了儿子与侄子的亲疏问题。自己的儿子继承大位意味着武则天可以死后进太庙。如果侄子继承,那武则天死后连太庙都进不去。这是武则天非常害怕的事情。其实,狄仁杰不说,武则天也清楚这个结局。
  综合来看,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其实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与狄仁杰的建议关系没有那么大。这是武氏根基不深,无法左右全局导致的,而不是狄仁杰的那句话真的起到了作用。所以说,把狄仁杰列为保存大唐基业的第一功臣,其实是稍微有点过的。
网站目录投稿:妙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