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前一段我收到财政报告,1-2月份,中央财政的收入增幅只有1.6%,可以推想,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这里我们也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这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的原话,瞬间也成为外界了解新一届政府施政信息的导读。 其中"三公经费"当属此前关注度最高的一项,曾有专家估计,近年来,全国"三公经费"总额突破了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虽然相关人员已经对数字的统计方式和准确度进行辟谣,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含蓄的向记者透露,"从‘三公经费到‘三公消费仅一字之差,其中却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玄机,已经成为业内心照不宣‘不能说的秘密。" "不能说"中渗透着主观与制度等多重因素,关涉到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推行"约法三章"势必触动到既得利益者。可是,若能收住这些支出的口袋,也是一种变向增加政府可支配财力的行为,才能使政府更从容的集中财力于经济转型和民生等支出。 如何使"约法三章"表现出应有的约束效果,成为摆在当前的新问题,而其中更需财政与金融发挥杠杆性作用。目前就有专家从强化预算的角度提出建议,"‘让人民过好日子,就要让政府过紧日子。不只是说当前财政形势严峻,要有过紧日子的准备,更是道出了财政在国家制度中的极端重要性。古今中外,从未见过财政宽松而政府会过紧日子的。强化预算对政府的约束是必不可少的。预算要从政府的工具,变成立法机关约束政府的工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 如今,中央政令已出,各地方开始密切跟进,有专家发出理性呼声,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自2012年年底开始,多项厉行勤俭节约的规定和禁令引发相关行业受挫,首当其冲的为建筑、酿酒和汽车业。可以预见,酿酒行业的增速在2013年会继续放缓。然而现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把酿酒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受波及势必又会影响到地方经济和财税收入。于是,一方面该行业出现自救性分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面临着是寻找替代产业还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的抉择。 目前看来,不予支持酿酒产业的政策基调尚未松动,下一步将向何处走?各方都在观望之中。 客观地说,这次政府所提及的"约法三章",在过去也曾出现,却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总能想方设法规避种种限制,导致约束效果不能如人所愿,不过,即便如此,此次"约法三章"依然激起了民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