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挺喜欢读书的人。 如果非得说有什么原因,我出生的90年代互联网并不发达,班里人人都有一张图书馆的借阅卡,大家以谁最先借满借阅卡为攀比得资本,所以那时候的读书氛围是很好的,加上自己是独生子女,没有玩伴,所以经常去图书馆消磨时间。 小学的时候喜欢读儿童文学,张之路,杨红樱,秦文君等等这些作家写的妙趣横生的故事 初中的时候,偏爱优美的散文,美到蚀骨的散文家们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中的时候,比较喜欢古文。经常借阅文言文的书籍来看。 2:
以上都是我读酸书的时代。读苦书的时代是从大学开始的。 酸书之所以酸,是因为他们在讲生活的态度,意在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游刃有余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苦书大抵上讲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书籍。 渐渐发现,过去读的酸书并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只能让你逃离问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自己开始读大量外国人写的方法论,心理学。 这些书的共同特点是,逻辑缜密,思维方式开阔,方法论有条不紊。 我坚持每天去图书馆看几章,毕业的时候居然看了50多本这方面的书。 这些心理学和方法论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因为那些酸书所产生的狭隘和清高,增强了我的自信和行动力。 以上是我个人读书风格的变化,有很多人一辈子读书的风格都没有变,这是没有进步的,读书是为了用来用,让自己更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调节内心的能力,而不是用来遣词造句装高尚的。 3:
工作的一段时间我很焦躁,是读不进去的书的。 偏偏那时候有很多作者送签名书让我帮忙做推荐,那些书当时没有心情去看,反倒是后来一本本细细阅读,感觉到了作者本人的才华和伟大。 我一直在想自己那段时间为什么读不进去书。 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人读不进去书是因为内心的固执与狭隘,缺乏对外界的欣赏和认可。 你总是认为这些东西写的不好,所以读不进去,而其实你喜欢的东西很可能属于上一个时代,你喜欢的那些风花雪月的辞藻和行文方式已经渐渐退出了眼下的市场。 对于读者来说,你读不进去书,并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因为你本身大脑的狭隘和自大让你缺乏了审视和欣赏新事物的能力。 如果你一直不能恢复这种能力,那么将会越来越焦躁,偏激,这将会让你在日后的发展中更加苦痛闭塞。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抽离开这种让你烦躁的状态,读一些你之前可能不会读的东西,多同不同生活领域的人聊天,多行动参与社会人生,让自己学会欣赏。 人有自己喜欢的风格,并且能欣赏其余的风格这才是好的。 每个时代的精华都是值得肯定的,人从读书写作或者学习各色能力之中获得最重要的东西应该是欣赏和赞美,而不是自我封闭的否定,批判,犀利,叫嚣,悲观…… Ps:好书难得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近期喜欢的书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