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做笔记,似乎已经是非常流行的学习方法了,可是很多人依然不明白其中真正的原理,今天我先从原理出发,讲解传统笔记和思维导图笔记不同,然后再从知识拆分角度讲解为什么思维导图优点,再讲思维导图设计依据,最后将使用步骤和技巧。那么我们开始吧,先上一张今天讲解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与传统学习方法区别,它的强大不仅仅是记忆,而是克服你学习中误区。 我们回想一下,我们传统学习过程是什么样子? 在学校里,我们大多数通过阅读,反复阅读,然后做题、提问、考试、回馈,将学习内容从短期记忆进入长期记忆,然后考试中被提取出来,我们自认为就学会了某一个知识点。 大多数学生感到痛苦的就是,反复阅读、练习,想想我们每天早上的晨读,每当听到老师要求这篇课文必须背诵,感到立马头大了一圈······ 思维导图的思维逻辑是充分利用了人的认知规律,也就是人是从不同的例子中学习,提炼规律,然后运用实践。下面谈做思维导图的三个步骤: 1、提取关键词。对于同样的课文,不同人提取的关键词是不同的。技巧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关注点和知识背景不同,所以提取关键词也不同。 2、关键词是什么。当你在书本中、案例中、故事中思考时候,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你的系统二开始工作,而传统的学习只是记忆的重复,系统二会再次加工,回想起这个词代表什么意思,有那些例子,包括书本的例子和你想象的例子。 3、复习--用输入思考输出。这时候,其实你在压缩信息,将一个概念加工,反复用不同例子进行输入和输出。我们所学的知识,其实是一种变量关系,而不是印在课本上背诵的定理证明,不是那几句诗词歌赋。这些都只是例子和规律,而能熟练运用这些改造世界,才能称之为知识。 思维导图知识拆分---知识学习中的降维打击 为什么我们总感觉作业做不完,学习没有尽头,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本质是从无数问题中总结答案规律,然后压缩信息变为定理或规则,然后预测未来。 1发现问题---2总结规律---3压缩信息----4预测未来 所以说,学习不等于记忆。小学三年级以前,你还可以靠死记硬背理解知识点,但是到了高年级,学习考试的内容从记忆变为理解应用,从一阶知识到了二阶知识(知识的知识),所以我们都需要终身学习。 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就是在学习中将知识压缩,将指数级的海量信息变为线性的知识(想象世界地图就是把地球所有信息压缩到一幅画内表现)。 例如:学习加法,有无穷个加法计算,解决我们现实生活的问题。人们总结规律,发明了乘法口诀,乘法就是加法的规律总结,然后我们把8个9相加直接归纳为口诀,就可以解决更高级两位数、三位数、多位数的乘法问题。 在思维导图里面用到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例如我们从大知识推导出小知识是正向思维,从小知识推导出大知识是逆向思维,例如从当下的各种经济指标中推导出明年的经济走势。 思维导图设计依据 首先,要明确输入和输出。 输入的是复杂的、现实的案例庞杂的信息,但是你不肯能将所有例子都写上去···正如1:1的世界地图没有意义,输出的是规律,是知识网络。而关键词,就是这个知识网络的节点,是结绳记事的结。 其次,要明确信息和知识。 信息是要素,历史年代1840就是一个信息,而知识将这些点变为有意义的知识,一阶知识描述信息与信息之间关系,二级知识表述知识与知识之间关系。 思维导图核心在于知识的拆分上,因为它可以在学习未掌握的知识时用来拆分,科学研究实验,我们在掌握未知知识的时候,当未知的知识占所有知识15.87%的比例时候(你可以理解为六分之一),学习效率最高。 最后,思维导图是一个思考过程。 它用于复习知识,加深印象、更新知识。记忆别人的思维导图毫无意义,因为你无法完全复制别人的思考过程。 思维导图的使用技巧和步骤 1.画中心图。中心图要突触主题和重点。最好色彩鲜艳、有设计感。一级分支到二级分支要由粗到细。 2、提炼关键词。在知识节点上一般都是名词,而名词所包含信息量巨大。所以,对待名词要头脑风暴、上网搜索,理解它的内涵,以及在上下网络的关系。 3、构建一二三级分支。思维导图关键是思维,要利用分支结构,将不同关键词放在合适的节点上,同时要注意上下逻辑关系以及分支并列关系,不同分支之间联系。 后记:写这篇问答花费了1小时15分钟,你观看只需要2分钟,但是你如果完全理解可能需要一个星期,你若能跟我一样画出同样的思维导图,可能需要三个月以上时间。任何能力的获得都不是简单的,都需要理解、训练、再深化······当你真正掌握这一个技能,那么,你看到的世界风景会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