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付出与得到 楚国大举进犯齐国,齐王派淳于髡去赵国请救兵,让他携带黄金一百镒、车马十辆作为赵国出兵的交换条件。 淳于髡接到大王的口谕之后仰天大笑,齐王莫名其妙,问道:"你嫌东西少了吗?" 淳于髡忍不住笑答道:"哪敢嫌少!" 齐王追问:"那你笑是什么意思?" 淳于髡回答道:"臣想起今早遇到一个人的可笑行为,故觉得想笑,决无嘲笑大王之意。" 齐王问道:"今早有什么可笑的事发生,给寡人讲讲。" 淳于髡回答:"臣今天早上在上朝的路上,经过田地时,看见有一个农夫跪在路旁祭田,他举着一只小猪爪,端着一盅酒,嘴里振振有词地祝愿说:‘土地爷啊,求你保佑,让我五谷满仓,猪牛满圈,金银满箱,儿孙满堂!’我见他手里拿的这么微薄,嘴里要求却那么奢厚,所以越想越好笑。" 齐王听了很惭愧,便增加了黄金一千镒、白玉十对、车马百辆,让淳于髡带着这些东西到赵国求救。 赵王看到这些东西,立即拨给齐国精兵十万,战车千辆,星夜赶来齐国解围。楚国得到消息,连忙星夜撤兵回国。 【感悟】 付出与得到,永远是对等的。如果"手里拿的这么微薄,嘴里要求却那么奢厚",只想要丰厚的收获,却吝于付出,其结果只能得不偿失。 故事2 苦瓜的故事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意味深长地对弟子们说: "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回来时,再把它们拿回来。" 弟子们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导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做晚餐。 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弟子听了,立刻开悟了。 【感悟】 想靠苦修和虔诚变换人间之苦痛,无异于痴人说梦。佛家讲,摆脱生死和世间一切烦念,并不是说这些东西就不真实存在了,而是在你的虔修中变得无足轻重,不能带给你任何凡俗的创痛了。 故事3 鲁庙里的怪酒壶 孔子带着他的弟子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只形状古怪的酒壶。 孔子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守庙人回答:"是君王放在左右作为铭志用的酒壶。""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快取清水来,灌进这只酒壶里。" 弟子舀来一大瓢清水,徐徐注入酒壶,大家都屏息静气地看着。只见水注入不多寸,壶身开始倾斜了;接着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却又重新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灌,水刚满到壶口,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大家都莫名其妙,一齐抬头看着孔子。 孔子拍手叹道:"对啊,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事物啊!" 子路问:"老师,请问这个酒壶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其中可有道理?" "当然有!"孔子对大家说,"做人的道理也同这只酒壶一样,聪明博学,要看到自己愚笨无知的一面;功高盖世,要懂得谦虚礼让;勇敢英武,要当做还很怯弱;富庶强盛,要注意勤俭节约。人们常说的不偏不倚,截长补短,也就是这个道理。" 【感悟】 一切事物无不存在一个确定的"度"——界限、分寸、火候。它反映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关系,量变在一定限度内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但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质变,走向反面。 故事4 只要三楼 有一个富人看到另一个富人家的房屋有三层楼,轩敞壮丽,心中非常羡慕。他也想要一个属于自己三层楼,于是马上叫来泥水匠,造一所同样的三层楼房。 泥水匠开始打地基,叠砖头,建造楼房的最下一层。 富人瞧了,心里有些疑惑,就跑来问泥水匠道:"你这是造什么房子呀?" 泥水匠答道:"还不是照你的吩咐建造三层楼房吗?" 富人说:"我雇你来给我盖房子,你就得听我的,你只问我‘要什么样的房子?盖成几层?’你怎么不问问我先盖哪一层?" 泥水匠被富人的一席话说得一头雾水,弄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富人羡慕的,只是楼房的最上一层,他要造的也只是这一层。 他连忙止住泥水匠道:"你给我造房子,就得依我的计划,我是不需要什么第一、第二层楼的,只要第三层就够了,还是给我把它先造起来吧!" 泥水匠一听,扭身走了。 【感悟】 物有本未,事有先后,事物都有它一定的规律。如果违背现实规律,舍本逐末的话必然是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