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不少套得人钱包空空的套路,本质上都是以信息不对称的条件来实现。而到了互联网时代,虽说信息交流的透明度有所提升,但用种种套路为自己赢得利益的行径却丝毫没有减少,无论是假借几乎所有流行商业模式狂奔的淘集集,还是钻入用户"习惯性好评"心理漏洞的商家平台,亦或者掐住用户"流量≈销量"心理,从中"摘桃子"的营销号,基本也都是如此。 那么本周的戏说网事,咱们就一起来看看那些"网络中的坑"吧。 淘集集"犯了一个错误",商家们被迫承担? 早在今年8月初就有消息显示,淘集集开始出现商家款项提现困难的问题。而在两个月的发酵之后,淘集集日前用一纸公告承认了这一问题,10月15日早间,淘集集CEO张正平发布致歉信称,"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过多的时间花在了融资身上,想通过融资款来解决当前增长的问题,延误了最黄金的自救期,策略上边选择了继续亏损获取用户"。 打开淘集集就会发现,在其主页上几乎囊括了几乎所有主流的电商增长方式,其中包括一元集市、限时秒杀、拼购砍价,与低价特卖,并通过低价来完成关系链的裂变。这还不算完,想要实现越买越赚显然这些基本操作是不够的,淘集集最"野"的操作,则当属"赚赚"功能,就是一整套现金补贴+分销返利体系。用户每次购物行为都能获得一定比例的返现,这些返现除了可以在下次购物后抵扣,还能通过分享好友获取助力来提现,而被邀请来的好友则可直接获得10元现金红包。 但这种程度的裂变方式,并不足以支持淘集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获得拼多多两年的用户积累。因此其还推出了更为关键的分销佣金制度,用户都能从其邀请的同一个好友身上获得累计5次最高25.5元的返现,这就形成了老用户分享新用户拿佣金,新用户拿红包之后还能继续邀请,形成了一个看似完美的循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淘集集的"增长黑客"水平确实厉害,但留存实在不敢恭维。淘集集存在的致命问题就是,平价电商+高额补贴带来的结果,就是低质商品和大批羊毛党,所以就引出了低留存的致命缺陷。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淘集集从年初至今的亏损已经达到12亿,目前月亏损超过了2亿元,净资产为负6亿元。至于淘集集提出的所谓《债权重组协议》,从目前曝光的相关截图来看,欠商家的货款将在其收到收购价款后的一个月内给出20%,新运作平台估值达到20亿美元或上市时,才会再通过股权质押等方式,归还剩下的80%。 一个差评掀开排行榜第一的"假象"? 本周,一条来自王思聪的餐厅点评被网友们翻了出来,其中显示10月3日他在成都某日料店消费15708元,给出口味1、环境3、服务3、食材4,总分1星的评分,并总结为"是我最近一两年吃过最难吃的日料"。随后该餐厅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王思聪确实来过。因此很快这条被确认出自王思聪的点评,瞬间就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 这条点评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无论在微博、知乎,还是各大知名或不知名的社交平台上,都有不少网友热烈讨论"日料"与"差评"这两个关键词。谈论日料者,多半在激昂的点评所谓中高端日式料理是"智商税",而提及"差评"者,则大多觉得只有差评才说出了餐厅的真实水平,此前该店所收获的大量好评都不能算数。 商家在追求"绝对好评"的道路上也有着自己的方法,夹在在外卖中的好评返现小纸条,顺着给差评者回拨的诉苦电话,甚至极端些的上门威胁……种种举措下来,消费者大多也被驯化出了"习惯性好评"。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可能阻止商家向消费者讨要好评,然而平台与商家还需要知道这样一个道理,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平台的排名机制促使着商家用各种方式换得消费者的好评,而在商家的猛烈"攻势"下,习惯性好评也已经成为主流。但随着"好评"越来越多,其本身给消费者带来的参考价值与说服力却越来越弱。时至今日,稍有网购经验的用户都信奉这样一种"真理",网购前直接跳过浩如烟海的好评,只有从差评中才能了解到真实的商品信息。 对于平台来说,好评最初的理念显然是希望为用户带来更直观的推荐,为消费者带来更为高效和便利的选择。但当好评不再具备说服力后,不仅是商家,连带着整个平台的公信和说服力都会下降。因此我们更希望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或许能给商家和平台带来一些启示,主观性极强的好评及差评,就真的适合用来当做排名的衡量标准吗? 百万播放换来零流量,这事闹大了 本周一个据称来自深圳的创业团队,兴致勃勃准备尝试"网红带货"的效果,其所选的传媒公司也算鼎鼎有名,相中的带货博主也似乎也中规中矩,其所发布的视频播放量也达到了数百万,评论中一片叫好,类似"安排了"、"下单了"、"我一定要买这个"的留言更是频频现身。但实际结果却是店铺实际增加流量为零,并且这还不是销量,而是夸张到连流量都是"0"。 据爆料显示,这家微博头部MCN机构即"蜂群传媒"(旗下KOL包括"我的前任是极品"、"留几手"等)。而这次的甲方据称为创业团队,预算也并算不上充足,在当家花旦请不起的情况下,最终选择的是一个ID名为"张雨晗yuhan"的账号。从其微博中的内容来看,这是一个标准的小网红,发布的十条内容中几乎全部都是广告,但评论中则清一色的全都是叫好。 客观来讲,流量到销量的转化率,除了与流量基数本身挂钩之外,也与商品方面有着极大的关联。相比之下,这位甲方所推出的产品,大几百块钱一个不知道有没有用的"痛经仪",似乎多少就有点"智商税"的味道了。但抛开产品本身,视频播放量高达几百万,实际引导到店铺的流量却直接为0,这显然有些过分了。 就目前来看,制裁流量造假最有效的力量应当来自于平台,但是就像有网友评论的那样,"也别怪这些寄生虫公司水了,微博自身就是最大的水"。作为平台方的微博,其打击流量造假的主要功绩,是"转发评论技术限制100万+",而真正的惩罚性的措施除了用户举报封号,则几乎是"没有"。 这一事件虽然槽点颇多,但也确实揭露了驻扎在微博上的MCN机构所惯用套路的冰山一角。时至今日,微博管理员公布了对事件当事人@张雨晗yuhan的处理声明,决定从即日起关停其微博账号。同时暂停MCN机构蜂群文化所有账号在微博的广告投放和微任务接单,要求其尽快规范现有销售流程和服务。 从这份声明中看来,微博平台似乎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但总体来看依旧只是多增加了一项投诉渠道,而这一举措对刷量等水军行为是否能真正起到"加大打击力度"的作用,恐怕就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