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路人》是一本由[法] 阿尔贝·加缪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9-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陌路人》读后感(一):无题 看了看评论才发现译本不太好…其实还行,但是给人的代入感很淡,语气词部分也想吐槽,不知道其他译本是什么样的,这个版本人物和读者也成陌路人了吧。全文精彩部分感觉就是杀人和拒绝忏悔的结尾了,夏天,法国的海滨,等待绝望黎明的夜晚…如果有机会的话倒想看看其他版本有没有抒情部分,为什么书评还要满140个字才能发 《陌路人》读后感(二):默尔索先生,您的人生何其悲凉。 就像他在监狱报纸上看到的那个故事一样,默尔索的人生如同那个故事一样何其悲凉:一名男子出去发财二十五年后成为富翁回到老家住进母亲开的旅馆,暂时不想透露身份给母亲和妹妹,不想家人图其财富将其杀害。母亲和妹妹知道真相后又纷纷自杀。如此的巧合真像是命运安排,其实贪婪的种子早已在她们内心深埋。 默尔索的人生是如此类似:是上天安排还是自作孽不可活?如此平庸寡情的人生,是谁给默尔索安排。 在外人看来,默尔索的人生邋遢到了极致:以莫无表情,麻木的心情参加完母亲的葬礼;为朋友两肋插刀导致自己蹲了大狱,朋友漠然视之;女友在自己进监狱以后毫不思索的各自单飞。 默尔索是怎么看自己的呢,他会觉得自己是个胆小畏缩的人吗?他或许不会觉得吧,毕竟火并的时候,他居然敢连开五枪致人死命呢。但是自己母亲死了,去找领导请假的时候,居然唯唯诺诺怕领导不高兴。在默尔索自己认为,自己牛逼顶天了,他也是姓赵的,但到了自己要有坚定人格来处理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反被赵老太爷吊着打了。另外连开那五枪,怕不是阿Q遇上小D了一时激起的义愤填膺吧。可见不管是哪个时代可悲的人性格多是共通的呢:在外人,有权势之人面前陪着小心,处处跪舔。在爱自己的人,自己爱的人面前不懂得去给予爱,不会像在外面一样强势的去为自己爱人争取什么。 作者指桑骂槐的功夫别具一格,早在开头几章,默尔索的邻居萨拉马诺老头骂自己养的那只狗:"它身上那些疮痂,谁见了都讨厌,没有人愿意收养它,警察会把它抓走的",哈哈,这不是在骂默尔索本尊吗?果然最后默尔索真进了监狱。 在别人疑问默尔索为什么会把母亲送进老人收容所时默尔索是这么回答的:"既然我没有足够的钱雇人伺候我娘,况且她已经很久无话对我说,那送进老人收容所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想问问默尔索:"你问过你母亲为什么她竟会对你不再发一言?" 《陌路人》读后感(三):【2020/04/02】『被理解,是陌路人企图能实现的梦境』 【2020/04/02】 #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 [法]加缪 陌路人 『被理解,是陌路人的企图能实现的梦境』 收到Today-life- 赠送的《陌路人》时我开没反应过来,后来才反应过来,就是之前读过的《局外人》,不过译者不同,译名也不一样了。 我更喜欢柳鸣九老师的译版,沈志明老师的翻译也许会更贴近中国国情的地气,可是"娘"的词语出现,就仿佛是让我在脑海中产生一个这样的画面——十八九世纪的法国人回到家,肚子饿了,对着家里的贴身管家说"小二,上一份龙井和牛肉拉面!"一些语气助词过多的使用也刚好到了我不能接受的点上。 可还是有一个优势在的。那就是2月26日正看过的《局外人》,也是昨天和老妈聊天聊起了这本书,今日再看,虽然翻译有所不同,我却可以更好地把自己融进了这本书的氛围中,去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并且感受莫尔索。 第一次看的时候,因为收到了柳老先生序言中对于腐败司法制度抨击这样字眼的影响,所以我更多地把关注的点放在了整个故事的荒诞上,以及对于莫尔索有一种深深的同情——"是的,我控告这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理埋葬送了一位母亲。" 而这一次,我开始更关注默尔索(译者不同写法)本身还有与旁人的对话。我依然喜欢默尔索对于周围声音的喜欢,那让我觉得他的内心是一个深情柔软的人,包括最后街上传来的冰淇淋小贩的叫卖声和他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是的,我依然觉得默尔索其实只是一个冷漠的人,但也不能说他本性纯良,否则不会补上那四枪。我现在想,当一个犯了错、认了错,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批判是最好的? 似乎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昨天看艾石的《潜行者》,现在想到唐鑫还觉得可惜,昔日恋人被病态弟弟残害,他为了不让弟弟继续下去杀了弟弟,又为了摆脱嫌疑再犯两起案件。我的心理很复杂,我希望他能够接受法庭公正对待,但不希望他自杀身亡。默尔索也如此,我自然不会希望他是无罪释放,可用世俗规则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良是不是也过于绝对了一点?加缪说:"很久以前,我概括《陌路人》时用了一句话:‘在我们的社会,但凡个人,凡是安葬亲娘不哭者,皆有被判死刑之可能。’"他说这番言论其实有悖常理,可现实我们有多少人用这样的道德标准去束缚世人——面对这样的情况,是个人都应该这样,你竟然无动于衷甚至违背了道德标准,你不是人,让我们一起来审判你。 这样的死刑,实在太沉重了。 于是便也不难理解最后默尔索在监狱小床上醒来之后的觉醒和对于生的放弃。想开了,便也就不纠结了。 我想默尔索真的是一生倥偬,半世伶俜。因为其实没有人能理解他,他以为自己有朋友,可其实他并没有被理解。律师明白了法庭宣判的作为,可也没懂默尔索的心。明明深处这一场司法审判之中并且作为中心人物,可又偏偏是陌路的局外之人。既然不被理解的话,那就被你们唾弃好了,我来理解你们这样的心理。 多么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