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2019---2020学年第 二 学期数学教研组集备分工
  二年级
  集备主讲人
  集备内容
  第一单元
  沈雪莲
  第二单元
  沈雪莲
  第三单元
  沈雪莲
  第四单元
  韩丽娟
  第五单元
  沈雪莲
  第六单元
  罗 骏
  第七单元
  沈雪莲
  第八单元
  沈雪莲
  第九单元
  韩丽娟
  1/15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全册教案
  教学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 使学生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可以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联系已有的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和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估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能认识钟表,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通过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断则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
  ③ 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方面。
  ①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② 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③ 在应用加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④ 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直观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⑤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解决问题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用学习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物体方位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
  2/15
  ① 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②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能有条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③ 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 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 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④ 在经历将显示问题数学化,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课时安排
  全册教科书共安排了50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以便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各单元的课时安排大致如下:
  一 有余数的除法 4课时
  二 时、分、秒 4课时
  三 认识方向 3课时
  测定方向 1课时
  四 认识万以内的数 11课时
  五 分米和毫米 3课时
  六 两、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7课时
  七 角的初步认识 3课时
  八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3课时
  了解你的好朋友 1课时
  九 期末复习 4课时
  3/15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理念:
  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结合具体实例,列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认识除法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以及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课时安排:共4课时
  1-1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第1-3页例1、例2,"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的活动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的 除法和余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4/15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能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投影、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红在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奖品是10支铅笔。她想把奖品和自己的小伙伴分享,同学们,我们来和她想一想,怎么分才合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正好分完的分法
  提问:如果让你来分10支铅笔,你打算怎样分?
  (学生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每人分1支,可以分给10个小朋友;
  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5个小朋友;
  每人分5支,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
  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投影出示表格整理答案。
  小结:我们发现,像刚才小朋友们回答的几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而且分完没有剩余。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支
  1:
  10:
  ——   2:
  5:
  ——   5:
  2:
  ——   3:
  ?(3)   ?(1)   4:
  ?(2)   ?(2)   (2)有剩余的分法   提问:如果小红每人分3支笔,那么最多能分给几个人?会不会有剩余呢?(表格出示"3"和"?")   请学生取出10根小棒,每3支一份,分一分,再指名回答。每人分3支,最多可以分给3个人,还会剩1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调整表格内的答案)   10支铅笔,每人分3支,结果又会怎样呢?拿出你的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   分的过程中,老师相机提问:分给2人后,分掉了几支,还剩几支?(4支)剩下的4支还够分吗?分给3人后,分掉了几支,还剩几支?还能继续分吗?   小结: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相机板书)   5/15
网站目录投稿: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