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你的职业和专业也在影响你选择的书籍,作为一名上班族,读书是充电也是消遣。在这个书籍种类满天飞的互联网信息时代,遇到一本对你有意义的书,实属不易。如有一本书,能让你安静的用心阅读,就像突然碰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是一种开心事。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是一门学问,阅读也是一种习惯,读书亦简亦繁。 简单的是:你只要认识字,可以把读书当作消遣打发时间,亦可为放松精神愉悦身心,胡适曾说过: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复杂的是:读书是集记忆力训练、联想训练、时间管理、高效复习、提取信息、解决问题、分享问题、重构知识结构一系列的过程。 每个人读书的方法各不相同,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你;与此同时,不同种类的书籍、不同的行业职业、不同的心情状态、都也有不同的读法,也决定你对一本书的态度。正如古人读书风格各不相同:从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诸葛亮的"观其大略"到朱熹的"熟读精思"均是如此。再加上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一本的理解和思考也不一样,张潮的《幽梦影》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就是这个意思。 上学时书读的不多没关系,就怕在社会上不读书。有人说过"不是读书没有用,是你读书没有用,主要是你没用"。你如果要吃透一本书,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也许不能直接解决你人生的困惑,但你要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而不是止步于"阅读"。 可以多读点人文社科和经管综合类的书,用心读过的书,它会影响你的思维定式、见心知性、正辩是非、通达世事,最后,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因为工作的关系,身边的管理者和企业经营者大部分都经常读书,有的床头和身边不离书。曾接触过行业的一位知名前辈,他最爱看的书是《中国成语词典》三斤的重量,他的书房挂着一幅曾国藩"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受益匪浅。 看书和看电视的区别 有的人认为读书和看电视都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样说也有道理的。 可是读书是要带着思考的,是要发挥你的想象空间的。 看电视就简单了,看画面听声音就可以,跟着剧情走呗。 打个比方,书中对一个人的穿戴和神态,会花篇幅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描写,你作为读者会发挥你想象的空间。但是电视中对一个人的穿戴不会解说的,直接进入镜头演了,这就是区别吧。 2013年6月份美国《读者文摘》上的一篇报道指出,读书对身体的七个好处: 1预防大脑衰老;2减压,阅读6分钟,就能使压力水平降低68%,比听音乐和散步效果都好;3提高记忆力;4生活方式更艰苦;5注意力更加集中;6缓解疼痛;7治疗抑郁 手不释卷 相遇相知 找书的途径无非就是:通过别人推荐、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找、偶遇看到一本书。现在信息网络的发达和便利,电子设备上的书种类繁多。现在有的书籍,书名起的可谓多姿多彩,为了博取读者的眼球,书名蹭时下热点名词,名字和内容牵强,干货甚少。当然,不是说这些书不好,因为存在即合理,而是说这年头能找一本和志同道合的书也需要费点力气。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读书,其实是自己和作者面对面的时空虚拟的交流,要站在作者的时空和角度去理解本书的含义和观点,更要站在自己的位置去思考。 看一本书,看来看去就这一本书,你是不会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看一本书能读出好几本书来,因为加上你的心得和历练,看到有字的书很有限的,发挥思考的空间,相关的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中,有和作者思想碰撞共鸣的句子,有让你相见恨晚、拍案而起的观点,一旦出现碰撞的火花、灵感的来袭,书和笔不分家,马上记录下来,避免稍纵即逝,也可以再书中插入便利贴笔记,找起来像定位导航一样方便,达到学以致用。 一般来说,拿到一本书,先看书的前后页面和序言,因为序言基本上个就把这本书的精华写个大概了。序言,其实就是作序人对这边书的思想总结和感悟,有的书籍甚至多个名人作序,比如德鲁克管理类书籍。把序言看完再看书的目录,书的目录就是作者对本书的大纲和骨架,从这个大纲能看出作者写作的思路和逻辑,是总分总,还是递进,还是演绎.,还是承上启下。 特别是作者在文中总结观点和归纳思想的句子,要反复琢磨,要和自己的认知去交换思想,才能晓得你和作者的距离,因为距离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万籁俱寂 平心静气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 如有一本书值得你和它交朋友,你想静静的用心读懂他,固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空间和时间,避免有事情来干扰。 首先,静心才有高质量的阅读,要聚焦到你眼前这本书上。 1、手机静音放在一边,不要放在读书的桌子上和身边,避免你手痒痒。更不要边忙其他事边看书,一心二用的去读书效率很低, 2、有的伙伴想在读书的时候放个音乐,建议放点伴奏、钢琴曲等舒缓的音乐,因人而异。 3、读书的身体姿势,会影响你读书的状态,当然,找个舒适的姿势看书是很惬意的,建议就桌子面前坐着看书,有的喜欢葛优躺和侧卧,长期这样对视力和腰椎也不好的。 4、要给自己定个看书的时间区间,每次看书半小时至90分钟,因为大部分的人在这个时段,能保持途中不想窗外事是有点难。1个小时内大概看30-60页为合适,排除你看消遣书泛泛的快速浏览阅读,也可以选择早晨看30分钟的书,人在这个时刻的记忆力最佳的,晚上睡前看会书有助于放松,也有助于回顾当天的人和事情 辍笔沉吟 掩卷沉思 看完一本和你志同道合的书,读者往往会长出一口气,有种潜水后浮出水面的畅快淋漓,此刻建议大家把目录再看一遍,你会觉得此目录就像序幕快镜头一样映在你脑海里。 如果你觉得这边书对你起到很好的帮助,可以尝试做以下几点: 1、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在读完这本书的一周内趁热打铁,把自己阅读过程中做的笔记重新整理下,视书籍情况也可以做成思维导图,在工作中灵活运用。 2、仅仅是看完一本书后的第一阶段,接下来去豆瓣之类的网站,看下该书其他读者的书评和笔记,和大家多维度的思想交流和提升认知。 3、人生在世,看任何一件事的评论,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本书也无法满足所有人都喜欢,保持平常心就可以了。 4、自己也可以写点读书书评和心得,积少成多,日后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都有帮助,工作经验在于积累。 5、如果工作中有给大家分享的条件,可以把书中的精华和心得给大家分享下,分享的目的就是不断的把知识点重构、加深印象 6、也可以指定一本书,大家共同看,约定个时间,一起做读书分享:本书我学到了什么,结合工作,我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什么,然后说到做到,马上行动。(和员工,同学,网友,家人等一起举行读书分享会。) 大家经常问:读一本书要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回答,因为读一本书的时间受到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太多了,就好比在问吃一顿饭要多长时间一样,你喜欢的书,你读一遍还觉得不过瘾,不是你视野范围的书,给你看你也不看的。 一般的书籍,建议阅读周期不超过一周,因为时间太长了,你断断续续的看,会引起前面的内容忘记了,接着看比较费力。当然,也要看具体的书籍,比如说论语之类的圣贤书,论语全文共有11705个字,大约相当于现今对开报纸一个版面的容量,值得你看一辈子的;比如消遣类的口水书,泛泛翻阅浏览下就可以了;比如企业管理、人文社科类的著名书籍,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互论证的,就需要一点时间去阅读和感悟了。 一本书的页数多少和读书的时间没绝对关系,现在市面上有的书籍内容属于拼装打包的纸老虎,读的多了你就懂了。 有的人一个月读一本书,这也是个好习惯,建议你一个月读一本和你志同道合的书籍,量不在多在于专注吃透。 现实中,有的人经常买书,摆放在家里书架上或办公桌上等着落灰荡土,给人一种博览群书、勤奋好学的气势,有的人买书也不看,就是看就是随意翻翻,一年也没用心看你几本书,这个和买健身卡一回事。可现实中,你问一个朋友,问他平时读书不,很多人说因为忙没时间读书,其实,他都把大部分读书的时间都来玩手机了。 现在买书也方便,建议一次买书不超过两本,因为你买的多,相对存放的时间也长,你会觉得反正书在书架上,早晚看都一样看,容易造成看书拖延症,书籍只有阅读才有他的价值。曾经见过一个朋友,他买来的书,在一个月之内看不完,他就把书丢进垃圾桶,看着人类宝贵的财富丢进垃圾桶,强迫自己对书善良一点,引导自己用心的读书。 有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借书看也可以,自己买也行,对于值得你拥有的书,还是自己花真金白银买一本吧,既是对作者的支持,更是对知识的尊重。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龙应台 混迹于手机圈子的贩夫走卒,不售卖野鸡汤,不睁眼说瞎话,内容原创干货,微博@土拨鼠跟我走 【原文标题为《读书的态度决定漂泊的你》,本文为作者投稿,MBA智库已获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