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性强,内容负重大,面向全球,胃口够大,速度够快。 两年前,出海创业开始兴起,猎豹、360等工具产品打了头阵。到了今天,业内形成共识,认为工具类产品出海通道即将关闭。 应用管理和流量入口平台APUS却越做越大:2014年刚创业就在半年内接连融资两次,共融到1亿人民币外加1亿美元;两年后开始变现;今年1月营收1000万人民币,6月份营收1亿人民币。作为一家中国团队推出的移动端产品,APUS主打新兴市场,面向全球,胃口够大,速度够快。 它的重点是卡位,直接占据亚非拉用户的手机。在中国用户看来,它侵略性强,内容负重大,不够简洁且信息太多,但在那些存在极大人口红利的新兴市场,互联网内容贫瘠,它杀出了一条大道。这与其CEO李涛的性格不无关联:强势与主动进攻性,与产品风格如出一辙。 做入口,占所有 APUS的目标用户是现在处在移动互联网早期阶段的用户,他们大多分布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俄罗斯、南美等地。他们需要接入互联网,而在接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安全、智能硬件、清理加速,甚至是浏览内容匮乏。 所以APUS的定位里面,第一是海外,第二是移动互联网,第三是成为流量入口平台,也就是成为所有用户接入互联网的连接器,而不仅仅是个工具。 李涛认为,出海这条路,市场有巨大空间,但新兴国家的发展不可能再像中国一样"按部就班"——所有落后市场的发展都是跨越式的,这是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必然规律。 例如,缅甸以前连有线电话都还未普及,但它不会经历2G、3G之后才到4G,而是一步到4G。 那新兴市场需要什么? 下载App、看新闻、娱乐、社交、购物。一款工具满足不了所有需求。李涛希望APUS成为类似十八年前的搜索引擎的那个入口,让用户上网干所有的事情都要通过自己。 这件事情在中国已经很难做到了,但在新兴市场都有机会。许多用户第一次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时,还不知道智能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以外还能干什么。这个时候,APUS出现,解决一切问题。 APUS是李涛的第一次正式创业,但李涛绝对不算初级创业者。在3721、奇虎360(以下称"360"),李涛都是元老之一,是创业的参与者,完整地经历过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成长过程。这些经验不仅会体现在对市场时机的把握与节奏的控制上,也会表现在对产品技术、商业和人性的理解,对资本的运用等各方面。 先来说时机。 少有人走的路 李涛从2004年、2005年开始就想创业了,但十年前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我这个人耐心好,一直忍到2014年。" 他那时发现自己不懂企业管理、产品和技术,就通过跟别人一起创业去学习。"(我)脾气比较爆烈,就刻意去学习怎么跟别人合伙做一家公司。一个人做一家公司不难,合伙才难。" 2009年他的一个选择是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去一家公司做CEO。那个时候他认为互联网一定是产品技术和创新导向型的,如果没有极强的产品技术判断力和对产品技术团队的驾驭能力,做不来互联网。最终他选择去了360。整个360的移动和国际化,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实践了他自己的很多想法。 2013年,李涛在360主导的"手机卫士"和"手机助手"在中国的用户数已经有五六亿,占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市场最多只有10亿规模,李涛自问:我现在已经有了6亿用户,还能怎样? 说到这儿不妨回顾一下。2006年到2014年是中国本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时期,BAT在此期间成长为本土互联网巨头。也是到了2014年,整个商业互联网的生态模型成熟而完整,互联网市场一片红海。 互联网生态达到这一步,没有了新的拓展空间,整个互联网全产业链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向何处去? 2014年六七月份开始,大部分中国互联网企业选择向垂直领域O2O发展,"互联网金融""工业4.0"等各种概念频出。但也有人看到了另外一条路,就是出海。 当时李涛认为国际化是一条出路,但对此并不像后来那么坚信。他提出在360推行国际化,结果8个月时间360就在全球拿到了1亿用户。 在此过程中,李涛寻机走访了全球各个国家,远至巴西,近到印度、印尼、新加坡等,亲身体验了市场的水温。 李涛在2014年把全球市场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是美国,第二是中国,第三是中美之外的新兴市场国家。中美两个板块是成熟市场,同时也是两个巨大的引擎,推动着全球互联网往前走。但是中美之外,从南美、东南亚、南亚、中东、俄罗斯到非洲,几乎全是新兴市场,有30亿?35亿用户,非常庞大,是中国市场的三四倍。 这么庞大的市场,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状态却是中国两到五年前的样子。像印度、印尼,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包括人们用的手机,与中国2011年的状态非常相似。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中国2012年前后已经发生的事情。反过来,中国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在两三年之后将会在这些市场发生,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但是对当时国内很多企业来说,国际化并未成为首选——小公司不敢,大公司不愿意。李涛分析,对小公司来说,仅语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大公司也不关心:苦心经营打下的天下,这个时候正是把人口红利变现,往垄断红利转变的时期,既得利益捆住了它们的手脚。 而且做国际化需要有影响力、执行力和战略眼光的人才来做,但高管们是不愿意做的。那无异于苏武牧羊,发配边疆,谁不愿意留在京师重地,陪着老板,争取最大利益回报呢? 那么让老板们去做国际化可行吗?也不太有可能——还有哪个老板能真的听见炮火,自己下沉到印度、巴西,去市场一线去感知? 但是李涛坚持创办APUS这家一出生就只做出海的公司。"人同此心,人性是相通的。不管是中国还是海外,用户需要接入网络,解决卡机(问题),寻找内容……一样一样提供给他们,这件事就能成。" 策略与判断 像APUS这样选择做一个平台系统,看起来比其他单品出海更难。事多,产品包罗万象,貌似只是桌面,实则相当于在每个国家做一个应用市场,容易无从下手,所以顺序和策略很重要。 APUS每年都有战略,2014年"做产品",2015年"做用户"。2016年是"做变现",1月份开始商业化变现,第一个月就已经盈利,而且能一直保持着10%的增长。 APUS有一个策略,用李涛的话说就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而且不做国内,只做海外,充分利用中外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别人了解海外市场和APUS的时候,相对来说其实已经落后了。 当APUS最早选择做海外的时候,绝大多数中国创业者都在做O2O。李涛自认为给了自己一年的领先优势。 "去年下半年有很多人学我们,但是他们永远慢半拍。慢半拍是很惨的事,你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别人的土壤。我们今年已经开始做商业化了。" 李涛的第二个策略是资本壁垒。 APUS于2014年7月份创建,同年10月份完成第一轮天使轮融资,拿了1亿人民币。 紧接着,两个月过后,APUS拿了第二轮1亿美金。"我知道这个生意要面对全球200个国家30多亿用户。其实1亿美金分摊完没多少钱。这是经验问题,一定需要大资本。" 凭什么快速拿到这么多钱?靠好的信用。李涛十七年的行业深耕经历就是信用。"我十七年来做的每一件事情,无论做营销、渠道销售、产品,还是国内国外,每一个都是行业第一,这就是信用口碑。" 第一拨投资APUS的是红点和北极光,红点本身就是360的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李涛对资本市场的判断。 当时李涛判断,要多拿钱,融就融出绝对优势。而且他认为2015年会出现经济危机。经历了2000年互联网冬天,看到死掉了80%的互联网公司,又经历了2008年经济危机,他认为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基本每七八年会有一次。所以在2014年的时候,他认为经济危机会到来,到那时所有人都只会说一句话:现金为王。2000年、2008年全部都是现金为王,没有现金公司的全死掉了。 他经常对他的同事说一句话:我所说的每句话背后都是有理论依据的,只要有足够的信息,就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他的老部下通常会绝对相信老大李涛的战略判断。 李涛爱看历史书,喜欢研究政治、经济,敬佩曾国藩,对大势有自己的判断。2014年他刚刚创业时,第一轮融资是10月份到账,第二轮是11月启动,然后用了45天的时间,12月31号结束,1月份钱到账,效率高得惊人。 因为对资本寒冬的预判,拿到第二笔美金之后,李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节省开支,严格控制成本——早期扩市场时没有开源,就把节流做好。 而且从2016年开始,要做商业化,还意味着要提高同行竞争壁垒。"以前我做推广的时候希望单价低,现在却会把单价炒高。" 原因很简单:既然要赚钱,当然希望每个用户越贵越好。 "这个用户获取成本也是我们的壁垒,就是新用户的成本远低于老用户。我们测算过这个成本大概是1∶20。"李涛说,"我用1亿美金拿下来的市场,你要花20亿(美金)。到今天为止,出海的公司里面从融资规模上讲我们应该是最大的,小公司拿不了这么多钱,上市公司也亏不起。因为我的出现,整个市场的节奏变了,你今天再去海外,获取用户的成本是难以支付的。你来得比我晚,拿钱比我少,成本比我高,你怎么赢这场仗?" 渐成生态 李涛讲话时语气激昂,做事也够果决。当然操作系统"卡位"这件事也唯有他能做得起来。APUS公司里有很多原360海外的人才。 APUS现在已经开始带中国公司出海,这些应用嵌入APUS的生态系统,为各国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当地公司没这个能力,没有这么多好的产品中国人有这个能力,就让中国产品来组成生态。出海的人越多,我平台上的内容就越多,生态会变得更加地丰富。至于什么样的内容适合APUS的平台,用户作选择,不是我作选择。" 新兴市场本地企业的理念和技术比较落后,但内容方面仍然是让本地人做更好,所以中国公司想做内容和文化方面的互联网产品,首先就要学会本地化。最好的状态是中国出海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本地人提供内容运营,两下融合起来。 "比如说我们最近在看的一款产品是直播伊斯兰教祷告,这哪敢自己做?毕竟伊斯兰它也有温和派和激进派,做法也不一样。不如就投资一家伊斯兰国家的产品,它来做,产品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发行,再把它接入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