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官员成为另一种高危行业,而国土局长,则独占鳌头,稳坐高危官职中的第一把交椅。官职的高危,跟其他行业不一样,一般是不会现场死人的,但落马的机会相对较高。凡是油水大、矛盾尖锐的所在,一般都必然高危。前一段到处修路,尤其是修高速公路,交通厅局长高危,一个接一个落马,前仆后继。现在又轮到了国土厅局长,道理很简单,土地财政变成地方政府的一大宗收入,土地征购、买卖、拆迁,利益大,矛盾也大,自然,此任的官员,落马就多。 细说起来,国土局长的高危,有制度和权力结构两方面的因素。从制度方面而言,现阶段的土地制度,存在许多政策上的模糊地带。耕地的18亿亩红线问题,城市土地和乡镇土地,农民宅基地和耕地,土地的征购和置换,商品房用地和公共用地等问题,其实在操作层面,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给了开发商和主管人员很大的操作空间,即使国土局长本人不敏感,开发商也会教会他们。显然,越是这种模糊地带,越是有越轨操作可能,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诱惑之下,主要靠人的道德坚持,很不靠谱,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其次,就权力结构而言,官场的生态就是这样,凡是油水大的部门,竞争必然比较激烈。即使从政策角度看没有大错,也有可能被希望接班的人拱下来,竞争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越是竞争激烈,拱的力度就会越大,不死,基本上属于幸运。 在很长时间里,我们体制的制度化过程难以完成,都是一个非常难堪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的政府是大政府,管的事超常的多,但每项事务的制度,又存在不完善的状况,这在土地制度上,特别明显。计划经济时代的土地制度,依然残留,但新的制度规定已经出来了,两者之间缺乏衔接,不仅制造了无穷无尽的土地纠纷,而且为主管部门的管理,制造了麻烦,也为别有用心的图利者,提供了机会。当然,另一个尴尬是,我们的官场一方面利益竞争残酷,但却严重缺乏监督。虽然监督机构众多,但落实到操作环节,却障碍重重。监督的缺乏和制度的空隙,造成了违法违规的诱惑,又将监督引向权力的争夺。落马的官员,多半不仅仅是因为本身犯了过错,而是由于有人希图他们的位置。这样的情况,使得监督本身的正当性缺失,导致在这个位置上的官员不是尽可能小心谨慎,克己奉公,恪尽职守,而是尽力利用手上的资源,广结关系,拉好靠山。为了实现这一点,他只能更加贪婪,加速违规,最后不犯则已,犯则犯更大的错误。 显然,若要让官员不再高危,唯一的出路,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过大的权力,缺乏监督的权力,又在一个制度化不完全的环境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陷阱,会引得官员前仆后继地掉进去。害了国家,也害了官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