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建宁公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话说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和鹿鼎记里面的建宁公主完全就是两个样子的,而且真正历史上的建宁公主非常的惨烈,那么到底有多么的惨烈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期待大家加入哦! 在金庸先生的封刀之作《鹿鼎记》当中,康熙帝的妹妹建宁公主被塑造成一位刁蛮泼辣、胆大妄为的女子,虽然奉旨跟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完婚,却在路上成为韦小宝的老婆,实在是荒唐得很。其实,建宁公主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是她的身份和事迹跟小说当中相差极大,换句话说,《鹿鼎记》中的建宁公主,是对真实历史形象的严重黑化。 建宁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女,生母为庶妃奇垒氏,生于明朝崇祯十四年(1641年),比顺治帝福临小3岁,在辈分上是康熙帝的姑母,而非妹妹。顺治十年(1653),虚龄只有13岁的建宁公主,奉命下嫁平西王吴三桂的世子吴应熊。彼时,吴应熊虚龄为18岁。 公主起初的称号为和硕公主(皇帝的庶女及养女称"和硕公主",嫡女则称"固伦公主"),没有具体名号,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封和硕长公主。两年后,公主获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之后又改称恪纯长公主,而"恪纯公主"则是史家对她的正式称呼。但为了行文的方便,以下仍称呼她为建宁公主。 讲述完建宁公主称号的来源、变化后,我们接着来谈她与吴应熊之间的婚姻。其实就性质而论,这段婚姻具有典型的政治色彩,其目的无非是为了笼络吴三桂,使其家族世代为清朝效力。但按照规定,吴应熊婚后要留在京师任职,形同人质。如此一来,这段婚姻对于吴三桂来讲,便多了一份要挟的成分,让他在谋划叛变事宜时,不得不投鼠忌器。 虽然这是一段充满危险性的政治婚姻,但对于这对年轻的夫妻来讲,在"三藩之变"发生前的20年时间里,他们还是度过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甜蜜生活。在此期间,公主为吴应熊至少生下过三个儿子。与此同时,吴应熊的官爵也在不断晋升,由三等子爵开始,最终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成为正一品的朝廷要员。 然而公主与吴应熊的甜蜜生活和所有的荣耀,都是以吴三桂效忠清朝为基础的,一旦后者在康熙十三年(1673年)举起反旗,一切便发生逆转。其实,按照吴三桂的预想,在他占据南方半壁江山、各地纷纷响应的情况下,朝廷为了招抚他,非但不能对吴应熊动手,反而要厚待他。然而从事情的发展来看,吴三桂明显低估了康熙帝的魄力。 当叛乱的消息传至京师后,康熙帝迅即下令将吴应熊逮捕入狱,并在听取朝臣明珠等人的建议后,于次年(1674年)四月,下令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琳绞死,其他幼子则免于惩罚,并与建宁公主一起被圈禁起来。其实,在吴三桂起兵之前,曾派人赴京联络吴应熊,希望能将其接往昆明,可是吴应熊出于各种考虑没有同意,只将长子吴世璠送到了其父身边。 十三年正月,三桂僣称周王元年,部署诸将...三桂自云南至常德,具疏付折尔肯、傅达礼还奏,语不逊。上命诛应熊及其子世霖,诸幼子贷死入官。见《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列传第二百六十一》。 吴应熊被杀的消息传至南方后,吴三桂震惊悲痛,从此一蹶不振,4年后(1678年)在衡阳匆匆称帝(吴周政权),随即便一命呜呼。吴三桂死后,叛军士气大挫,虽然吴世璠接过皇帝的位子,但此时的吴周政权却已呈气数将尽之势。三年后(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身亡,"三藩之乱"至此结束。 其实,对于吴应熊的死,受打击最大的并非吴三桂,而是建宁公主。正因如此,康熙帝曾多次下诏安慰姑母,希望能帮助她抚平创伤,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基本上没起到任何作用。在吴应熊死后的日子里,建宁公主在孤独、凄冷的府邸中日夜思念亡夫和遇难的儿子们,日渐变得消沉抑郁,再也没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在这段长达30年的漫长守候中,公主看不到任何希望,也体会不到任何快乐,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十二月,在熬过无数个凄清萧索的时光后,建宁公主满腹幽怨地叹息一声,随即溘然而逝,终年63岁。建宁公主死后,康熙帝下令将其火化后下葬,至于祭祀事宜由,则由恭亲王常宁之子海善贝勒代行。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世祖实录》、《清圣祖实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