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论传统节日


   "一谈起过节,中国人最能想起的就是,过节要吃什么,而不是玩什么和做什么。有着几千年的中华美德的优良传统节日变成了一个个的吃文化,中秋节吃月饼,端节吃粽子,腊八喝粥、春节吃饺子。"
   在一些方面我们确实做得不够,韩国将端午节申请为他们的文化遗产也彻底引起了国内不小的波澜。现在清明中秋重阳这些传统节日(包括少数民族的一些节日)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端午被韩国的强抢,或许对我们是好事,我们所损失的,只是一些面子上的东西,每年的端午我们照样吃粽子,而韩国得到的,将是此种文化遗产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效益,我想这也是韩国昧着良心申请文化遗产的目的所在。
   李白有一名句: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乎,国人对传统节日都比较"漠视",而喜欢过洋节。
   如文章开头,有国人云:"粽子节"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月饼"成了中秋节的同义词,"吃饺子看电视" 几乎成了记忆中春节的全部……传统的节日在文化内涵和风俗形式上正在走向虚空,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只是模糊的概念,而从西方舶来的"洋节"却是大大地冲击着青年人心,传统节日没落的同时,"洋节"则大行其道,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格外受到大学生宠爱……他们知道过西方的情人节,并要在这天要给恋人送上火红的玫瑰花和甜蜜的巧克力,他们可曾知道在中国同样有一个这样的节日——七夕!
   对于"忠君"的楚人屈大夫,我是怀着无比崇敬的(不仅仅因我也是楚人),但我又是不赞同的,要是深究恐怕就到了"愚忠",又有一部分人要出来反对了;而对于中秋,神化故事的升华之后,在中国科学无信仰的环境中就无需深究其源头了;对于过年,有很多种源头,但最终在中华优秀人民的探求中,升华为家人团聚、开年好运的意义,吃饺子、放烟花古来有之,而看电视则是80年代后的新生品,长久与否,需要时间验证,但总之他使得我们去感受团圆,感受新年。
   我是81年生人,虽不可对历史娓娓道来,但对于这些历史以及传统也都稍有了解,虽没有信仰,但也有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方法——即所谓的人生观吧。有国人云,中国现在不知传统者甚多,我不知道有多少不知道,但我想说的是,他们不知道,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而导致他们选择不知道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是:教育。
   这个教育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还有父母的责任,而我认为最基本的是社会的环境。社会给了学校压力给了父母压力给了我们压力。最近网上流行说75~85生人为"奔奔族",我同意其中的某些观点,我也有类似的压力以及毛病等等 ,但我不认为我是。严格说来,我连自己是谁我都不知道。或许终其身我都无法找到"答案"——每个人对答案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但我知道生活要继续,时间会流逝,用冯导客串一角的话来说:生活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不需要重来。
   按着我的逻辑,"批评者"、"救世者"似乎有些"杞人忧天",但我不这样认为,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中国的传统才能得以保存精髓,升华"糟粕"(而不是像日本权贵那样抱着中国的忠、儒变本加厉的为自己服务)。中国的中庸思想是海纳百川的,他容纳了蒙古、满族等并为其接受,我并不希望她日后容纳全世界,但我坚信她将被全世界所接受。
   时间将证明一切。
   国庆,中秋,吾要回家……
网站目录投稿:天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