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的税务风险产生于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过程之中,如何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让企业税务管理者深度参与企业战略管理与运营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企业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的分析与识别,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实现以最小的税务风险管理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或者使税务风险损失最小化,最终达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税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控制 市场经济越发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越重要。随着2009 年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的发布,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逐渐引起大中型企业高管层的重视。要搞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理清企业税务管理、企业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等内涵并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构建和设计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一、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是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环境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税务风险控制意识不强 目前,企业虽然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该内部控制不涵盖税务风险控制。集团未设立单独的税务部门,其税务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下设的税务岗位的工作人员负责,其工作重点是负责一些琐碎涉税事项,如纳税申报、另购发票等,以实现税务遵从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与税务机关搞好关系使企业能适用较低税率的层面,这充分说明企业在事前控制这一方面的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 (二)对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 企业建立了经营业绩考评体系,但该考评体系主要以经营活动为主,对于涉税事项的考评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企业的涉税事项主要由财务部门进行处理,由于集团未将财务人员的税务风险绩效考评与财务人员的工资福利、职位晋升直接挂钩,导致财务人员缺乏积极性,主动研究税收法律法规,降低集团的税务风险。 (三)企业缺乏有效的税务知识培训 目前,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税务培训主要以自学为主,没有组织过相关税务知识培训或讨论,财务人员很少主动学习与集团相关的税收政策文件,由于对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缺乏了解,会使集团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此外,对于新入职的财务人员,企业也没有设立相应的入职培训,不利于财务人员快速了解集团的业务活动。 二、完善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机制 (一)建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机构 当前企业税务岗位的人员主要是负责处理一些琐碎的税务事项,这样不利于企业有效控制集團的潜在税务风险。根据企业组织构架及实际经营情况,应设立与财务部门平行的税务部门,专门负责管理集团的税务风险。与财务部门的机构设置类似,税务部门应分别在集团总部和各分、子公司设立相应的税务总监和税务专员,同时,要明确各部门的税务人员的职责;负责对集团各分、子公司的税务风险控制进行监控,对下级公司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操作予以指导,不断改进和完善集团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二)将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纳入绩效考评机制中 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中没有涵盖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绩效考评,不利于提高集团税务人员的税务风险控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集团应该将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绩效考评与税务人员的工资高低、职位晋升直接挂钩,对那些不履行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要求,或对重大涉税事项的处理存在主观操作失误的税务人员应予以严厉处罚。此外,集团还应对那些提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改进建议,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集团的税负水平的税务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并将其作为以后职位晋升的参考依据,从而,调动税务人员参与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税务培训制度 目前,企业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较弱,税务知识的储备相对不足,集团对员工在税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税务培训岗位,在对集团的所有税务人员的税务知识进行考核后,有针对性的对那些税务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税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集团税务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此外,对于与集团经营业务活动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的调整,应及时制定相关的学习手册,发放到每个税务人员的手中,敦促其学习并组织讨论,使税务人员对新的税收政策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与税务中介机构合作或邀请高校税务方面的专家定期对集团内的员工进行税务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税务风险产生于企业税务管理过程之中,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想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只有以企业税务管理流程为主线,参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与控制机制,实现以最小的税务管理支出获得最大的税务风险收益。 参考文献: [1]王涛.税高利薄"超利润税收"几欲压垮中小企业[J].经济参考报,2014,05,09. [2]蔡昌.税务风险一防范、化解与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张云华.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分析与制度设计[J].税务研究,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