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早教不等于乱教


  近日,南京出现了一家用"闪卡"训练孩子的早教机构。几个月大的婴儿趴在床上,家长手里拿着一叠卡片在宝宝面前一张张闪过,并且伴随着超快语速的念叨"23+32=55,15+18=33,45+26=71……"如此反复训练,时间长了,只要询问题目,宝宝就会自动爬向正确的答案。(8月28日扬子晚报)
  几个月大的婴儿,一无大量实物感知基础,二未生成抽象能力,三不具备逻辑推理思维,对实物的认识尚且模模糊糊、摇摆不定,接触到的实物个数都不超过3,更何况理解"闪卡"上复杂的计算问题。如果说通过几张"闪卡"就学会了"23+32=55,15+18=33,45+26=71"等这些对二年级学生尚有难度的"算术",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千年难遇的奇才,学校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众所周知,现实中,1、2、3这样的阿拉伯数字并非客观存在着,更不存在1+1=2这样的算式。现实中有的只是1个苹果、2个桔子、3根香蕉这样的实物,所谓1、2、3这样的数字、1+1=2这样的数量关系,都是人们从大量客观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要建立在海量实物的认知基础上的,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才能渐次完成。
  没有海量实物的认知基础,没有经历抽象过程,单凭几张卡片晃动,虽然孩子可能记住了1+1=2,但在他们头脑里,这个2和1+1并无算术加法上的关联,只是像记住1个苹果、2个桔子一样,把它当成一个实物符号记在大脑中。宝宝脑中无数的概念,自然就建立不起来抽象的数量关系,更别说是计算了。
  孩子之所以对"闪卡"有反应,不是因为学会了算术,而是因为这种训练使孩子产生了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本能,就像我们看的马戏团表演,对于训兽员手中的算术题目,经过专门训练的小狗也能用"汪汪"声表达其结果,但你能说小狗真的就会算术吗?
  眼见不一定为实。孩子爬向"闪卡",只是对"闪卡"本身感兴趣,不表明孩子就学会了闪卡上的算术题。如果孩子真的学会了,那家长可以尝试变换颜色、变换笔迹,将同样的算式写在别样形状的"闪卡"上、本子上、墙壁上,或其他任意的地方,如果孩子还会准确无误地爬向那里,那才表明孩子真正学会了计算,那才说明,这种"闪卡"教育确实有效,确实称奇。如果不是,那就说明,这种早教"闪卡",不过是一种骗钱的工具。
  英国哲学家洛克有一个著名的"白版说":人刚生下来时,心灵状态就像一张白纸,后天通过感知、学习才储备了知识。洛克的这种认识论,是比较客观的,它说明人的知识并非天生与俱的,而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后天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教育越早,孩子学的知识越多,在未来孩子就会越聪慧。早到什么时候呢?其实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刹那,学习就开始了。宝宝听到的每一个声音、看到的每一种事物、感知的每一种实物,都是他未来智慧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孩子进行早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早教不等于乱教。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世界的认知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违犯孩子生理发育和认知规律的教育都是不科学的,不仅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无益,而且很有可能对孩子大脑思维造成戕害。
  作为家长,教育孩子不能盲信、盲从。要想教育出聪慧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做一个智慧的家长:通晓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常识和方法,了解孩子的天性潜质,对孩子进行科学的、适合的教育。否则,花了冤枉钱不说,还有可能教坏了孩子。
网站目录投稿: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