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荻取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数学操作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学具,它是架在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的数理逻辑概念之间的桥梁。幼儿学习数学就要将抽象的数理知识物化成数学操作材料,通过积极的操作与探索,从而获得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投放数学操作材料,注重其目标性、趣味性、多变性、生活化、层次化等,从而让数学教学更轻松、让幼儿更乐学,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幼儿数学材料;选择;投放;兴趣;操作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思维,然而数学知识是一种典型的具有高度抽象性的逻辑――数理知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 一、投放的操作材料目标性 "材料应暗含着幼儿通过操作和使用能够达到的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操作材料的投放应从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出发,充分考虑到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把数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融入到材料中去,让幼儿在动手尝试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 1、活动的目标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点,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要求,有针对地提供合适的活动操作材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弯弯绕绕的朋友》中,要求幼儿积极寻找弯曲形状的物体,并学会区分弯弯绕绕的特点。教师有目的地提供弯弯、绕绕两个人偶标记,有蚊香、香蕉、电话线、衣架等含有弯弯和绕绕形状特征的实物。 2、主题的目标性。万变不离其中,任何教育都要有一个主题性。因此,在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应结合主题的需求。例如主题《有趣的昆虫》中,通过提供品种数量不同的昆虫图片,在数一数中知道每一种昆虫的数量,在比一比中知道谁最多,谁最少,并进行多与少的排序。 二、投放的操作材料生活化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1、环境材料。《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例如:小班幼儿在吃点心的时候,我会时不时请他们说说自己吃了几块饼干,无形之中练习了点数;中班幼儿吃饼干时,我会请他们说一说你把饼干咬成了什么形状?渐渐地幼儿手中的饼干形状越来越多,口中的形状名称也越来越多——圆形、半圆形、梯形、扇形……大班幼儿在走楼梯的时候,上楼梯数数1-10,下楼梯数数10-1,无意中就复习认读了数字,了解了倒数的含义,比教师手中的数字卡片省事儿的多。 2、幼儿自制材料。由于数学的学习是让幼儿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那么数学操作材料也不只是实物操作材料,还应有半具体半抽象的操作材料(圆点卡片、计数器等)和完全抽象的操作材料(数卡、分合号、加减符号、等号等),这些抽象和半抽象的操作材料都是需要制作的。 三、投放的操作材料层次化 《纲要》"总则"部分表明: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在材料的投放时要注意层次性。 1、年龄层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小班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时间短,学习经验少。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我会注意使材料形象具体,暗示性、游戏性强,主要以幼儿独立操作为主。中大班幼儿的思维逐步向抽象过渡,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合作的意识产生并加强。 2、能力层次。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发展水平和能力水平上或都或少的存在着差异。例如:本学期我设计了科学活动《造花坛》,目标是让幼儿数出"头尾相接"摆放状态时物体的数量。其中有一个方法是找到某一有特征的材料为起数点,开始依次数数。我所提供的材料有贝壳、树枝段、竹子段、石头。在操作中幼儿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层次的材料,这样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四、投放的操作材料多变性 《纲要》中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然而,过多的材料只会让幼儿眼花缭乱,从而只对操作材料的本身感兴趣,而不会去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在材料的投放时因注意其本身的多变性,充分发挥活动操作材料的效益。 1、材料的可变性。"材料应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例如:按标记找物体的活动中,提供一些颜色丰富的几何形塑料积木。在操作活动中可以按颜色、形状进行归类摆放。 2、材料操作的多样性。"材料应该幼儿较广的余地,使幼儿能用多种不同的路子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例如:大班幼儿渐渐迷恋的扑克牌。一个人可以玩排序、加减计算;两个人可以玩比大小、找数量相同牌(接龙);老师的参与,可以玩按数字拍手等游戏;一物多玩让幼儿知道一件材料不要恪守在一种玩法上,即节约了资源,又让幼儿学会了创新。 五、投放的材料趣味性 兴趣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然而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应充分考虑其趣味性。 1、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幼儿天生具有美的鉴赏能力,任何美的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选择和投放的操作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美观度。 2、材料操作形式的趣味性。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它最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例如:幼儿喜欢模拟成人的行为如"喂宝宝吃饭",在小班的区角里,我用雪碧瓶、皱纹纸团制作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材料,并在每个娃娃身上贴了1——5的点子卡片,以提醒游戏的幼儿这个"娃娃"一口只能吃X粒米饭。材料操作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反复操作的兴趣,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 材料的选择包含了很多意义在里面,比如:色彩、形状、图案、设计等等,每种从材料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经过老师的而精心设计成为幼儿手中一件件有趣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选择不同颜色、不同形式的材料去操作,获得不同的经验与结果。 参考文献 [1] 嚴晓婷.性别认知影响幼儿的语音音高[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 李瑶.大班幼儿对父母的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 徐丹.积极情绪对3-5岁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