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向生命申请小时


  这是侯哥分享的关于"1万小时定律"的文章,现在大家是越来越明白了,这个世界需要不是拼爹,需要的是拼耐力、毅力。就我的感觉,这1万小时专心致志的练习,有三步要走,第一步是最开始的入门,第二步是过程的枯燥,第三步是有效的突破。
  原文:http://www.houge.in/10000-hours/
  最早得知10000小时天才理论是看到@易仁永澄的文章,写的非常有条理性,看完这本书才发现,书的重点都在易仁的文章里面了。附上文章地址:机密档案:如何变成天才。而后写这篇文章是受@晨阳牙牙的鸡血的影响。好像我的动力总是来自于别人……
  在开始我的歪论之前,我尽可能的还原一下书中所讲的主要内容,以免误人子弟,建议大家看看原书和易仁的文章,书一共200页左右,大量的例子,很容易读完,我读完用了三天。其实我应该做脑图的,其实我应该看完《异类》《哪来的天才》之类的书再写这篇文章的……
  0.髓鞘质
  好像国外的书总是要先从理论上站稳脚跟,这本书也不例外,髓鞘质是神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把大脑突触的轴突部分比喻成导线,那么髓鞘质就好像包裹在导线外层的绝缘体。
  髓鞘质作用:
  提高信号传递速度,最高可使信号处理能力提高3000倍(与无髓鞘质的神经线路相比),可比喻为提高线路带宽。髓鞘质越厚,人的即时反应能力越强,人的技能(才能)越精确、敏捷、自如,人就越聪明。
  控制信号传递的速度。通过控制信号的传递速度达到控制肌肉的收缩速度和精确性。这种被控的信号速度就是技能。
  想了解更多髓鞘质的内容,可以查看百度百科关于髓鞘质的解释,其实看上去也是摘自这本书,而我在维基百科上查到这个叫髓磷脂,大家也可以看看。
  1.10000小时天才理论
  一万小时法则:任何领域的专家都要经过一万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
  三大要项:精深、激情、伯乐。
  精深:概念我就从易仁博客里摘了:精深练习这个概念来自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的假设:"专家级别的水平是逐渐地训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精深练习有点像在一间不熟悉的屋子里摸索,起步很慢,常常会碰到家具;停下思考,再重新开始。动作缓慢,还有点痛苦。你在这个房间里摸索了一遍又一遍,在大脑中画出房间的地图,直到能够在里面无障碍的快速走动。而有效的精深练习就是要目标明确,重视错误。
  放慢节奏,使你更加关注错误,每一次都提高了精度,对于髓鞘质来说,精确就是一切。
  精深三大秘技:组块化、重复练习、尝试体会。
  一. 组块化:1、技能学习者整体了解一项任务。2、尽可能的把它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3、花时间用慢动作练习,再加速,以了解其内在的结构。
  二. 重复练习:一但离开了精深练习区,还不如停止练习。
  三. 尝试体会:精深练习不是简单的挣扎,而是有目标的奋斗: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初使的步骤。
  激情和伯乐:在这里我将激情和伯乐放在一起了,因为在书里讲到的激情有一部分是伯乐给的,在你练习的时候,伯乐会给出简单的评价(很好,差点等等)和一些指导(应该……,不要……等等),而还有一种激情就是邻居家的小孩,本来挺笨的,突然变的牛起来,会给我们一个他能为什么我就不能的激情。
  2.个人的理解
  精深练习x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这是书中给出的公式,我个人觉得书中的重点在于前半部分的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所以当我们想找个理由说自己没有遇到给我激情的伯乐的时候,还是先放弃这个借口吧,书里说到的几个大师,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也没有遇到好的老师,甚至有一部分人几乎完全通过自学和模仿将技能练到出神入化。
  其实知道了这个理论,我想大家都几乎已经有打算了吧,不管是打算20年以后开始还是等到我有空就开始,大概的算一下,其实如果要10年来完成的话,每年只需要1000个小时,每月就只剩下84个小时了,每天不到3小时,所以这件事没有那么难,我只需要完成今天的3小时就可以,实在没有时间,每天2小时,我们也只要15年的时间就变成大师了,想想10年后,我才30多,已经成为大师了,用现在的每天3小时做代价,这看上去非常划算的说。
  关于目标:很多人都说有多少事情值得我们坚持一万小时呢?其实目标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早早就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定下目标再去实现,比如乔布斯,他要改变世界,比如马云,他想让世界上没有难做的生意。而另一种的情形更为普遍,就是我们没有具体的准备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所以我们又开始为自己找理由,我还没有遇到能够让自己坚持一万小时的事情,这很正常,但我个人认为,我们对于某件事物的热爱或者讨厌,取决于我们对其了解和掌握的程度。当我们不了解这个领域的时候,我们对其肯定没有特别的感觉,说不上喜欢与不喜欢,但当我们掌握的东西要比周围人都多一点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或许就有那么一点想从事这个领域了呢,当你已经成为专家(这里不是指中国的专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开始愿意研究更深层次的东西了,已经从当初的没感觉变成热爱了。
  关于领域:于是我们又开始纠结选择哪个领域了,亲,我们总是活在各种各样的纠结之中,想想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么,如果我们任我们现在的生活继续下去,10年后是个什么样子?如果不是,还是改变吧,如果是,就用正确的精深练习的办法开始10000小时吧。
  好多人都觉得既然开始选择了,就一定得选一个热门的、靠谱的领域再开始,亲,你还记得我们历史上有个百家争鸣的时期不?我掐指一算,几十年内,还会出现这样一个时期,放心大胆的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领域就好,比如,太极拳,十年后你就是太极宗师了啊,你可以去发扬太极精神,开讲座,办培训;比如,厨师,十年后,厨子界的将军就是你啊;再比如,雕刻,十年后,你的作品能卖个十万不?
  重点就在十年后,我们累积了10000小时之后,在任何一个行业中,你都已经变成一个专家了,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么?哪怕现在选择的领域再小,十年后,专家级别的你,都不可小视。
  当看到这里,脑子要充血的时候,抓紧的选择一个自己看上去还挺喜欢的领域,准备向你的生命申请10000小时吧。
  关于练习:我们对于运动员、钢琴家、音乐家、还有郭德刚从事的这种特殊的行业需要玩命的练习都表示理解,对嘛,你不练习,怎么能熟练呢?可是叔不知、婶也不知,啥行业都需要练习的啊,你说你吃饭用筷子,练习了不知有多久啊,这个我是记不得了,有没有见过周围有用筷子不好的人?那就是他的父母做为老师,没有成为伯乐,发现错误没有让他改正、再练习,不够精深啊。只不过这是大家都会的东西,我们不会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才没感觉出练习的痛苦。
  哪怕我们学会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经过了我们大量的练习才学会的,而在大脑中,只不过就是髓鞘质就包裹了支持这些动作的神经元,而且越包越厚。越厚,我们就越表现出专家的潜质,其实,我已经是用筷子的专家了,你呢?
  记住,你需要的只是选定目标,放慢练习的速度,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再开始练习……
  关于中国古代的师徒制:我还是想夸夸我们老祖宗的文明,那时候,认识几个字以后,就要去拜师了,学习木工也好,打铁也好,练武也好,连做个粽子都是要出去拜师的,师父舍得下狠手练你啊,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就只是让你干杂活,不对就打,一直打到对为止,你有好建议想改变流程?对不起,等你成了专家以后再改良吧。师父不说你出师了,你就得继续跟着干,你说樱木花道练习投球10000个,我们老祖宗当年干啥不都是最简单的活干了数万遍?为毛我们现在没有当年的文化和惊艳的作品出现了?你有过王羲之那样练习染黑一池的水的经历么?
  西方研究出的东西,我们拿理论一听,都那么靠谱,但是看看我们老祖宗以前的方式,好像很早就知道这种方式的正确性了,书里也提到西方有个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学习也是这种拜师制,后来也被新的学习方式给取代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秘密,就像易仁的文章,是个机密档案,那么,亲,你可悄悄的开始了,向你的生命申请10000小时,我想肯定会批给你的,等你十年后成为专家的时候,想想会怎么报道你——一个晚成的天才:看大门的变成专家。到时候你千万不要告诉他们你偷偷练了十年……
网站目录投稿:绿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