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尤其要注意五项指标 腰围、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不正常提示心血管病风险高 保健时报记者燕声 "油腻中年"一词曾火爆于网络,原本意指经历世事的中年人油滑世故,后常被用于形容体型肥胖充满健康危机。美国内分泌学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指南指出,对于40~75岁的成年人,在就诊时测量腰围、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可以更早地发现心脏病和糖尿病。 这份指南指出,大量腹部脂肪、血液中HDL胆固醇(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血压、高血糖,是心脏病和糖尿病的5个危险因素。具有至少3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指南建议,如有1~2个危险因素,每三年筛查一次。如果是糖尿病前期,应每年查一次。如果有≥3个危险因素,则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较高,应进行10年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一般人群 腰围测量需常做,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才合格 一般人去医院看病时极少测腰围。"但腰围其实非常重要,有助于早期识别具有代谢风险的患者,并预防更多心脏病和糖尿病病例。"这份指南的编写委员会主席詹姆斯·罗森茨威格博士表示。 腰围是衡量一个人寿命长短的重要指标。据《美国流行病学杂志》报道,腹型肥胖的男性患心脏病的概率要比其他男性高42%,而腰围肥大的女性患心脏病的概率通常比其他女性要高44%。 指南建议 1. 应将测量腰围作为临床常规检查;亚洲人群腰围的切点为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 2. 每年查一次血压,如果升高,则每次随访时检查血压。 3. 优先将改变生活方式作为一线治疗。针对超重的高危人群,建议在第一年内减轻体重≥5%。 4. 高危人群需进行10年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以指导药物治疗。 糖尿病前期 至少每年一次糖尿病筛查,生活方式干预无效需用药 中国心脏病调查报告显示,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25%,糖尿病前期患者常伴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叶山东认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预防目前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和运动)、药物干预(二甲双胍等)以及二者联合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但生活方式干预常存在依从性低的问题,如若生活方式干预无效还需进行药物干预。 指南建议 1.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至少每年一次糖尿病的筛查,在药物治疗前改变生活方式,以降低血糖水平,包括健康饮食、每天步行、减少静坐时间和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体力活动受限或对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则建议二甲双胍作为首选降糖药物。 坏胆固醇高 坏胆固醇≥190毫克/分升,最好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现代医学的解剖结果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是"坏胆固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为说,人体内约70%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对于绝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坏胆固醇"偏高是内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靠减少胆固醇摄入无济于事,必须使用他汀类药物才能降低超标的"坏胆固醇"。 指南建议 对于40~75岁者,如果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90毫克/分升(≥4.9毫摩尔/升),建议采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50%的LDL-C。如果LDL-C在70~189毫克/分升(2.6~4.9毫摩尔/升)之间,建议基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他汀治疗及降至目标值。 高血压 血压大于130/80毫米汞柱,需设法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陈牧雷介绍,高血压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而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容易集聚在内皮损伤处,这样就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指南建议 1. 对于血压大于130/80毫米汞柱和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患者,指南建议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降低血压至低于130/80毫米汞柱,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对于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10年心血管风险超过10%,且血压大于130/80毫米汞柱的患者,指南建议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外,还应使用降压药物进行一级预防。 甘油三酯高 控制不好时需及时治疗 甘油三酯是血脂中的一种成分,甘油三酯高对身体有很大危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建梅介绍,首先它会堵塞人体的血管,形成动脉硬化。如果堵塞严重,还会造成血栓,甚至引起心脏疾病等。 指南建议 对于在服用他汀且LDL-C达标,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200毫克/分升(1.7毫摩尔/升)],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男性≤50毫克/分升,女性≤40毫克/分升)者,建议考虑服用非诺贝特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