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赏中国古代顶级金银器


  唐 赤金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长4厘米,高2.8厘米。伸项阔嘴,双角,长尾拖卷,作奔走状,周身饰片状鳞纹。工艺精细。蛇的身体、鱼的鳞和须、鹿的角、鳄鱼的扁嘴、猛兽的腿、鹰的爪等。高2厘米,长4厘米,体形虽小,但神态毕具,甚至连鳞甲都刻划得十分精细。前五个姿态略同,都在挺胸昂首,目空一切地向前行走,后面一个则好像听到什么异常动静或窥视到什么新奇景象似的驻足抬首观看。
  唐 八棱人物金杯 陕西省博物馆
  佩刀剑人物杯高5.3厘米,口呈八角形,口沿外侈,小喇叭形圈足,环状鋬,杯身有八道纵棱。该杯系浇铸而成,器体敦厚。内壁光素,外雕人物花纹,八个棱面各有一个人物形象。八人中有四人腰悬刀剑。从服饰装束和面目上看,多数与中原汉人有异,大概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形象。
  乐伎人物杯的形制与佩刀剑人物杯相同,不同之处仅是杯身上的八个人物皆为胡人乐伎,他们的形象是:深目高鼻,短衣长裤,头戴卷檐尖帽或瓦棱帽,有的手持拍板、小铙、洞箫、琵琶,有的空手舞蹈,有的捧杯抱壶,鋬首浮雕两个胡人头像。此杯高6.7厘米,口径7.4厘米。
  唐 舞马衔杯提梁银壶 陕西省博物馆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窑藏出土,盛唐著名银器。通高14.4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8.9-9.2厘米,重547克。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唐 镂空银熏球 法门寺
  最奇妙的是这两个镏金银质圆球,它叫香囊,在球内的小碗 中装上香料点燃后,香气就从缕空的纹饰中溢出,当年它们是被悬挂着使用的,为了防止香囊晃动时香料流出,工匠们在内部装了两个平衡环,圆球滚动时,内外平 衡环也随之滚动,而香碗的重心却不动。这种平衡装置与现代应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完全相同。
  南唐 四蝶银步摇 安徽省博物馆
  通高19厘米,宽9厘米,出土于安徽省合肥市农学院南汤 氏墓。主体是以银片和银丝做成四只蝴蝶戏花形,然后再以银簧与钗颈相连。这样的步摇戴在头上,随莲步微挪而轻轻颤动,宛如彩蝶飞舞于花丛之中,它一方面说 明了唐至五代人们酷爱花鸟题材,一方面还隐喻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宋 海兽纹银盘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四川省遂宁县出土,高1.5厘米,口径17.5厘米。圆唇、平折沿、斜壁、大平底,盘沿上锤饰一周突起的折枝花,盘内底正中刻有一枝图案化的莲蓬。以莲房的圆圈为中心,整个盘底犹如翻卷着狂涛海浪。整个盘中的花卉纹样都体现出宋代简远淡泊的艺术构思和精工细做的创作态度。
  南宋 葵花形金盏 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省休宁县朱晞颜墓出土,高5厘米 口径10.6厘米 足径4.4厘米,敞口,矮圈足。由六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的边缘錾刻连续的秋葵花纹。盏心錾刻六片花叶,中为一花蕊。俯视金盏,花中有花。圈足焊接于盏底,边缘錾刻二方连续钱纹一周。刻工精细,制作精巧,装饰考究,极其庄重华美。
  辽 鎏金银鸡冠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洞后村,高26厘米,底长21厘米,宽16厘米,壶把为鸡冠形状,壶盖与壶身以银链相连,盖面錾刻对称的 四瓣花纹,外沿錾刻8个四瓣花朵。壶颈较高,四周錾有牡丹纹。壶身鼓起,两面錾刻精巧,均在菱形图案中錾刻一只花鹿,鹿前后各錾刻山石、灵芝、海水,犹如 仙境。壶身前面成三角形,三条边做成仿皮绳纹装饰。此鎏金银鸡冠壶是已见辽代 金银器中之精品。
  元 银槎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18厘米,长20厘米。老人的头、手及云头履等,都是铸好以后又焊在身上的,但是看起来浑然一体,丝毫没有人工的痕迹。从杯底款识来看,作者为元代著名金银细工朱碧山。朱碧山是浙江嘉兴人,他的作品自元以来一直被人们所欣赏和赞颂。
  元承镜银架 苏州市博物馆
  通体为银质,折高仅有34厘米,体形虽小,却因设计新奇、造型端庄、制作精工,给人以小中见大的感觉。如果细看,你会发现这是一件世所罕见的金属工艺品,它出土于江苏省苏州市南郊吴门桥元张士诚父母合葬墓中。它由前后两个支架组成。后支架上部成方形,上面雕镂双凤戏牡丹纹,下部中间锤饰团龙,两侧镂雕牡丹纹。前支架为H形框架,中心有六瓣花纹,花内锤饰浮雕状玉兔、蟾蜍和灵芝纹,这些似乎是取铜镜承日月之光的寓意。
网站目录投稿:忆柔